建筑,推广应用节能建筑技术、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建筑产品。今年起,全市新开工以及主体未结顶的在建商品住宅工程全面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20*年1月1日起,公共建筑强制实行建筑节能50%的标准;到2010年,县级以上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实施节能65%的标准,基本完成高耗能的既有公共建筑改造任务。
(三)围绕项目抓落实。主要抓好“三个一批”:
一要通过技术推广挖掘一批项目。现在,不少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已经比较成熟,节能效果明显,但实际推广应用不够。要从这些技术的推广运用着眼,研究这些技术推广应用中的制约因素,采取经济、行政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用能单位新上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比如,可运用循环流化床、粉煤燃烧等先进技术,实施一批中小工业和生活锅炉改造项目;运用离子点火、热电冷三联供等技术,实施电力生产、输配与热力系统改造项目;在金属制品、建材、造纸等行业,可运用余热余压技术,实施一批余能回收发电项目,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实现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发电装机容量7.5万千瓦,钢铁联合企业基本实现不用外供电。
二要通过政策落实转化一批项目。目前,国家和省里出台许多鼓励节能降耗的政策,要把这些政策研究透,顺着政策找项目。对在建的5个和已储备的7个节能降耗国债项目、10个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cdm项目以及一大批清洁生产项目,必须紧抓不放。同时,运用好相关政策,抓好一批中央空调系统及配套供、用能系统的综合节能改造;抓好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运用等。
三要通过引导激励促成一批项目。充分运用财政等经济杠杆,进一步加大激励力度,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市财政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推进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但政府政策激励只是一种导向,关键还要让企业主体认识到节能降耗的重要性。现在,国内外市场主要能源产品的价格不断攀升,能源消耗成本已成为企业尤其是高能耗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节能降耗抓不好,企业利润空间必然会不断地受到挤压,竞争力就会不断削弱,影响企业生存发展。
二、认清形势,正视现实,切实增强节能降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政绩考核的约束性指标,也是广大企业顺应资源产品价格上升趋势、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综观我市能源消耗状况,整体上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的,总的特点是“消费总量不大,能耗强度较高”。20*年,全市综合能源消费总量682万吨标准煤,占全省的2.7%,与gdp2.5%的占比大体相当,排在全省第9位;人均能源消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人均用电低18个百分点。但我市能耗强度较高,能源利用效率较低。2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是2.*和5.*吨标准煤/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3倍和3.4倍,均高居全省首位,即使放到全国比较,我市能耗强度也仅比宁夏、山西、贵州、内蒙和甘肃好一点,这在浙江就显得非常触目。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我市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首先,工业重化特征明显。20*年我市重工业的占比达76.2%,比全省高19.8个百分点,其中化工、金属制品、建材、造纸等高能耗重工业占了全市工业的69.4%,在全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1008家企业中,全省17家,我市就有5家,占了近三分之一。主导产业处于高耗能之列,决定了我市能耗强度居高的基本格局。20*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