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
应急管理,体现的是政府非常时段的处置能力,考量的是政府常态条件下的基础工作。因此,加强应急管理,关键要把工夫下在平时、下在防范上,做好常态下基础工作。
一要抓好预案完善。要进一步扩大预案的覆盖面,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加快建立城乡满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力争到20*年底,所有街道社区、乡镇村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都要基本完成应急预案编制;要进一步提高预案质量,对症下药,针对短期难以消除的隐患编制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搞好预案管理,规范预案制订、审批、备案和修订程序,不断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比如针对中心城区一下暴雨就容易出现内涝的隐患问题,就是要做好预案,落实好责任,五城区、高新区要落实对低洼易淹区防汛预案和居民疏散转移方案,建委要对在建工程进行检查、消除隐患,水务局要对中心城区河道、排水管网及下穿隧道的运行进行认真管理,做到有备无患,尽可能减少损失。
二要抓隐患排查。要全面排查,针对各类突发事件不同特点,认真查找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各类问题,不留死角;要加强监管,针对重点隐患,特别要加大灾害多发地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切实整改,把整改工作贯穿于排查全过程,对短期内可以完成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对短期内难以完成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
三要抓应急保障。要着力健全机构,建立健全县级政府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或明确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要着力队伍建设,充分整合现有力量,组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尽可能地做到“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着力完善设施,重点加强农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能力建设和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保障投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资金投入机制,分级负担公共安全以及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经费,建立紧急情况财政资金拨付绿色通道,保障抗灾资金和物资及时到位。
四要抓宣传教育。宣传方面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公共安全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教育方面应急知识要进学校、进书本、进课堂,通过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培训方面要加强岗位培训,特别要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掌握应急管理知识,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二、提高应急管理的责任心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把加强应急管理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方面,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在进一步加剧;影响安全生产和环境安全的诸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摩擦和冲突错综复杂,维稳任务十分艰巨。另一方面,我市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一些社区和基层企事业单位还没有把应急管理作为自身管理的组成部分,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乡村应急管理空白点较多,个别地方甚至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有的也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天府之国没什么大的灾害,这样不行,还是要防患于未然,增强责任,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