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放一堆石子,形成了“瓶颈效应”。后来,人家就提出来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如老城区整体实行单行,对部分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来的拥堵现象,而这种靠修修补补是做不好的,需要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在今年金融危机下,上半年车辆上牌10024辆,比去年全年还多,谁会想到几年后*车子会这么多,五年后会是怎样的?所以这些问题都要去研究,不要轻视这个课题研究,如果没有基础性的研究,你坐在那里是想不好的,你觉得这条道路要单行,这条道路要拓到多少宽,没用的。我们有句话,道路拓到哪里就堵到哪里,有这么一个瓶颈效应,这都是客观规律。既然有规律就要按规律去办事,要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按规律去研究,才能得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结果。
三是要创新研究角度。我们课题研究中许多都是一些经常性的问题,怎么能成为领导新的注意点,引起领导的关注,这个要有新意。就像写文章一样,我们讲“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不同角度写一个问题,效果就大不一样。刚才发言的几个部门有些是涉及基础设施的,务实性内容多点,相对比较好写;有些则是研究性为主,务虚的成分多点,特别是写过好几轮的,需要我们在研究角度甚至写作角度方面更多考虑一些。
三、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关键
一是领导重视。特别是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沈市长一直强调主要领导一定要亲自过问课题研究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下阶段他要安排时间亲自听取部门汇报。在这里,希望与会同志回去后,把会议内容和要求向领导汇报好,要确保进度和质量,这是关键。
二是结合实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前的实际和处在3000美元到6000美元这个阶段的特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在“十二五”当中继续深化落实。如信息化工作,我们这两年做了一些事情,有了一定影响,主要还是靠政府信息化带动,但单靠这条腿是走不长远的,一个区域通过政府信息化可以起到一时的助推作用,但关键是要靠社会信息化,特别是企业信息化。“十二五”当中,我们这方面压力很大,跟人家的差距很大,包括信息产业的发展,我现在把全市搞信息产业的企业家召集起来,可能坐下来也就这一排,没有多少。
三是要深化专题。在座有些部门在自己课题下面安排相关的专题,有些没有,象水利研究范围就比较广,也比较有经验,一直做得比较成功,水利的九个专题铺开后要能把它收拢,不能铺开后收不拢了,那就麻烦了。另外,在深化专题性研究中,要注意一些新的东西,比如高速铁路,是这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也是“十二五”*项目建设的重点,我这里讲得倒不是项目争取和项目推进问题,我想强调的是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关系,类似这些问题也要深化研究。以前我讲到了高速铁路修起来不是拉货物用的,普通铁路修起来那是工业化所需要的大进大出,而杭州到上海的高速铁路,打个比方300元一张票,修起来难道是要去拉煤的、拉钢铁的?那是给现代服务业的,同样50块钱可以坐大巴到目地的,花300块钱坐高速铁路的、磁悬浮的一定是从事服务业的高层次人才,当然也包括旅游观光的,否则这条铁路修起来就没效益。应该说,不同的基础设置配置,对区域产业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基础配套设施也有不同需求,这些必须要去考虑,要结合实际,结合我们的发展阶段。
东拉西扯,讲了这些,最后想说的是,如果大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我们发改委提供相关材料或者说需要协助的,大家尽管提出来,我们全力配合,一起共同把工作做好。今天会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