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肯定成绩、理性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找准问题,进一步增强克难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对市长经济工作分析会上的讲话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一、二、三产业稳中有升、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重点建设项目推进较慢、抓新农村建设、抓规划编制、抓招商引资,具体材料请详见:
一、肯定成绩、理性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一季度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xx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xx”两大目标为动力,各产业领导小组和各级各部门围绕产业发展在招商、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发展问题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一季度我市经济呈现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初步猜测,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2亿元,同比增13,完成年计划19(gdp为统计估数,统计数由上级把握,地方季度已不作统计);财政总收入1.8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9和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同比增长18.3,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同比增长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亿元,同比增长13.4;外贸出口1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8。总的来看,一季度我市经济延续了近年来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开门红,我市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呈现以下特点。
1.一、二、三产业稳中有升
工业趋高。一季度,预计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28.9亿元,同比增长25.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4.1个百分点,在衢州市各县市区排名第二(开化36.3,xx25.6、柯城25.5、龙游24.2、衢江23.2、常山21.6),而去年同期我市在衢州市各县市区排名倒数第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5.4亿元,同比增长25.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4.3个百分点。一季度的较高增长取决于几大因素:一是产业高产值,呈现“东边不亮西边亮”的特点,26产业的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材、化工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一升一降”,“六六”产业增幅迅猛,规模工业的排序发生了新的变化,排序由过去的化工、建材、机电转变为机电(4.7亿元)、建材(2.72亿元)、化工(2.65元),机电首超建材、化工越居首位。其中,建材产业较去年年初的低迷状态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产值达4.5亿元,增长22。而化工行业出现了季节性的下滑,非凡是规模企业,产值、增加值、销售、利税、利润都出现了负增长,产值下降4.3,主要是化工股份公司由去年的赢利1000多万元,变为亏损65万元。“六六”产业增幅达43,增幅同比提高29.3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9.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生产起了重要支撑作用。其中,纺织(83)、电光源(79)、消防器材(53)、机电(51)等六个产业超过30全市工业平均增幅。二是产品高销售:主要产品市场基本平稳,产销率稳定在96左右。非凡是机电产品市场看好,变压器企业已经从过去的被动接单向主动选单转变;节能灯管产量销量实现双提升;水泥产量逐月回升,产量达160万吨,同比增长31,吨水泥价格稳定在200元左右;三是效益高增长:工业经济效益总体良好。1~2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22.3,
利税总额6095万元,其中利润总额2903万元,分别增长36.4和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