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今后要进一步层层落实责任,有计划、有组织地搞好劳务开发。认真加强劳务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扩大、提高劳务输出规模和质量,促进农民特别是受灾群众有序转移。努力营造全民创业氛围,吸引、鼓励和支持更多有成就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参与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行动中来。
有效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增加财产性收入。充分用够、用好、用活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梯级试点市先行先试的核心政策资源。凡是有利于农民增收、农民得实惠、农民群众满意的改革探索,都要鼓励支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力推进农村产权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在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水面等经营机制方面大胆探索创新,为农民享有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重点是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规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同时要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方面进行探索,激活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努力增加农民特别是受灾农户的财产性收入。
认真兑现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增加政策性收入。要及时、全面兑现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灾后重建扶持政策。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受灾农户的政策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已就财政支持、项目资金安排、金融信贷、劳动保障、民政救济等方面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扶持优惠政策。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同时,还可以结合各地实际,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
(二)抓根本,突出特色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助农增收明显。去年全市特色产业实现产值55.37亿元,同比新增纯收入3.54亿元,为农民人均新增纯收入148元。今后要进一步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根本,以*七绝为核心,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米仓山茶叶、朝天核桃等为重点,加快“*七绝”的整合重组。要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产业带,加快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各类专合组织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农业品牌认证工作。
(三)抓主线,突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我市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工作抓手和主线。要强化规划导向,优化规划布局,加速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集中发展区;强化产业基础,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强化资源整合,重点整合土地、产业、资金、科技等资源;强化农民主体,使农民成为基地和园区的建设主体和发展成果的享有主体;强化统筹结合,实现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相配套,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相统一,提升建设综合效益。坚持“多园一业、块状覆盖,园区农业与庭园农业共生互促”的建设模式,走好“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路子,带动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基地发展。
(四)抓重点,突出发展低碳科技农业
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刀耕火种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和工业化农业阶段,当前全国、全世界正在大力倡导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农业。低碳农业不仅要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更加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森林经济。去年全市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森林蔬菜业、森林果业、森林畜牧业和森林加工业等林业特色产业,实现林业产值39.8亿元,山区农民人均从林业上的收入达680元,同比增加80元。今后要继续按照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和林业资源转化的要求,紧紧围绕“6+3”特色林业产业体系,充分考虑绿化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