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而且严重挫伤了民间投资积极性。这在发展一日千里、机遇转瞬即逝的今天,是资源的极大浪费。三是区位优势与城市形象竞争力矛盾突出。按理说,我区地处省会中心,交通、人文等优势独特,本应具有不可复制的竞争力,但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各种建设杂乱无章,占道经营屡禁不止,各种管线纵横交错,城中村、出入市口、城乡结合部形象极差,毫无城市竞争力可言。这些本是表象,完全可以逐步解决,但尤为痛心的是,很多人在长期的蜗居中已完全“适应”这种状态,形成“青蛙效应”,即使有所动作,也完全依靠政府买单,缺少经营城市的理念。四是强势突围的工作要求与个别干部的工作状态矛盾突出。无论是落实“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部署,还是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升级产业,都需要披荆斩棘的精神和百折不回的斗志,绝大部分干部都形成了这一共识,但仍有个别干部甚至是主要领导干部求稳怕乱、观念滞后、抱残守缺,满足于“步子不大年年迈、效益不高年年增”,缺乏立大志、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的思想;部分同志在岗不在状态,只当和尚不撞钟,只会找借口,不想找办法;有些单位主动能动意识不强,各自为战、工作脱节、缺乏合力,指挥部与项目部、个别单位和分管副职在工作衔接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满足于应付日常业务,遇到稍有难度的工作就无法胜任,一旦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总是由那些“兜底”的能干的人承担,工作强度极不平衡;一些人遇到困难就上交,遇到矛盾就上交;还有个别人见利益就揽、见责任就推、见“位置”就要,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主流,发生在极个别部门和极少数人身上,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反思,决不能任其滋生蔓延。
(三)竞争更加激烈,更需积极应对。成绩和困难是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回避不了。也正因为如此,各地都在全力以赴地放大优势、克难攻坚,以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这使得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各地竞相崛起的态势咄咄逼人。且不说与沿海发达地区无法同日而语,就是与市内各兄弟县市区相比,也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懈怠。2009年,我区除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以38.8%的增速位居市内六区第一外,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分别位居第4、3、3、4位,均在中位徘徊。今年前两个月,我区财政收入完成2.2亿元,而金水区、管城区分别完成6.2和2.3亿元,其中金水区几乎是我们的3倍,多年来排在我们后面的管城区也走在了前面,即便是排在第四位的中原,也仅与我们相差700万元,随时有超过的可能;就增速而言,我区为14.3%,在六区中排名倒数第一,而金水区高达89.6%。放眼中部地区,差距更加明显。去年长沙芙蓉区、雨花区财政收入均达到20亿元,武汉江汉区、江岸区、武昌区都在18亿元左右,并且都达到了20%左右的增速。对这些地方奇迹般地崛起,有些人看了眼馋,但我们要心里服气。去年,我们在谈项目的过程中考察学习了武昌等地,这些地方不仅经济发展速度快、质量高,而且招商引资力度大、势头猛,发展后劲充足、前景广阔,真正驶入了经济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与他们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后劲,无论是招商氛围还是引资招数,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投资规模,或是推进项目的思路、举措,差距越来越明显,不是身临其境,确实难以置信。我们比差距、找原因,不是妄自菲薄、否定过去,而是反骄破满、自我加压。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差距、甚至不敢承认差距。只要我们正视差距,辩证地看待差距,视差距为潜力,变差距为动力,就能够知耻而后勇,就能够在差距中发现新机遇、实现大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