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科学规划,积极引导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中,既要立足当地优势,又要着眼市场需求,防止跟风赶浪,盲目趋同。要注重示范带动,培育专业大户和示范户,依靠大户的技术和经验,影响和带动其他村民。要注重规模化、规范化,把当地的激进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走符合外地实际,具有外地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三是提高自我脱贫能力上下功夫,大力开展智力扶贫。要着眼于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努力提高贫困村村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要普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村群众农业生产技能。要协助驻点村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要大力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确保参训人员能够稳定就业。
3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建设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强化“县级领导挂帅、县直单位包村、工作队员驻村”包村责任制。各联村单位要严格依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把驻村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帮扶村作为下属单位对待,一把手”要亲自抓,班子成员应深入驻点村调研指导,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尽可能给予支持。各镇乡党委、政府要明确专人协助联点单位开展建设扶贫工作,经常督促检查建设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真正做到建设扶贫工作有人问、有人抓、有人管。二要建立约束机制。县委、县政府继续将建设扶贫工作纳入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严格实行“季度抽查、半年督查、年底验收”督查考核机制,实行分类排位,严格奖惩。凡建设扶贫工作年度验收不合格的单位不能评先,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年终考核不能评优。驻村工作队员的年终考核继续实行单列,由县委基层办统一考核,验收不合格的工作组,工作队员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等次。三要严格资金管理。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千方百计采取有力措施,协助贫困村落实更多的帮扶资金,确保各项帮扶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依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今年及以后,每个联点单位每年的帮扶资金不得低于1万元。资金到村后,要严格财务管理,开支由工作组长与村领导共同审批,做到资金投向民主,资金使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每年年中、年底向群众公开扶贫资金的收支情况。要把扶持资金和物资用到关键处,花在刀刃上,使有效的资金投入收到最大的效果。扶贫资金是高压线,严禁挤占、截流、挪用甚至贪污,一经发现将从严处理。四要强化部门配合。扶贫是党的宗旨的体现,政府行为,社会的共同责任。扶贫、发改、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国土、卫生、劳动、民政、文化、广电、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依照“渠道不变、统筹协调、统一布置、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原则,安排项目建设资金时要向建设扶贫村特别是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倾斜,将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切实搞好自身建设。派驻贫困村的工作队员是县委、县政府的形象大使”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因此,大家一定要乐于奉献,知难而进,当好“三个模范”一要当好虚心学习的模范。办点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锻炼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基层是个大学校,实践是个大课堂,基层和实践中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各驻村工作队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锻炼思想,努力向实践学,向基层干部学,向农民群众学,不时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身手。二要当好勤奋工作的模范。依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今年的建设扶贫工作队员要在5月20日前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