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灾害预防、公共环境平安保证、交通平安保证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四要围绕公共信息服务,加快形成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支撑的公共服务和民生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推广运用金融、物流、网络教育、传媒、医疗、文化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和关键产品。
(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需要宽松的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保证有力的环境氛围。一要优化创新机制、增强创新的动力和活力。用足用好国家和我省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确保科技资源集中投入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新技术产业、事关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科技创新、事关乡村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重要方面。二要加强知识产权发明、运用和保护。加快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知识产权发明、运用、维护和管理能力,扎实推进我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鼓励企业和个人申请专利,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加大对知识产权的维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三要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健全管理创新体制。研究出台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新政策,尽快形成健全的地方科技政策体系,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科技管理体制。四要培育企业家精神,健全企业家守业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完善企业家生长环境,维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三、加强组织领导。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扎扎实实地推动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创新型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以创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破解难题、推动工作。要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推进创新型乡村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任务,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年度计划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有力措施,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取得效果。
(二)加强协调联动。主动加强与省上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研发机构与企业对接。主动加强与东部沿海发达乡村的科技交流与协作,寻求科技支撑与技术依托。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合作,为企业融资守业服务发明条件。主动加强与全市“创城”创模”守业型”乡村建设工作的衔接,协调互动,相互配合支持。主动加强与“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达到目标统一、步伐一致。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的支持,借助部省合作平台,充分运用好给予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三)加大创新投入。一是强化企业投入的主体意识。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二是强化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要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类企业积极开展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科技效果转化。三是强化金融资金的支持。坚持把发展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扩大科技信贷投资规模。四是强化税收政策调控效果。完善科技税收激励政策体系,激励企业、个人和非营利机构增加投入,五是做好项目争取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各类创新项目和资金,依托项目提升创新型乡村建设水平。
(四)培育创新文化。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育创新文化。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营造尊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