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运行动态,有针对性地提出分析意见和应对措施,确保这些重点企业实现最大盈余。增量项目要尽快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抓好海绵铁、洗精煤、节能砖、沥青改性剂4户新经济增量项目的建设工作,加快增量项目建设速度,向增量项目要效益。对中源能源 煤矿、龙马煤矿、皇封参、西洋参等技改中的企业及停产半停产企业要认真分析研判,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尽快破解难题,推动企业发展。经济综合部门要深入这些企业,逐户分析在技术改造、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帮助这些企业尽快走出困境。
不研究国家投资政策导向,准确把握政策和投资导向。项目谋划和运作要善于用“巧”劲。不研究市场商机,不研究大财团、大企业的投资领域和方向,难以在项目谋划和运作上有所作为。因此,参与项目工作的各级领导、项目运作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将国家政策和我县特色优势、产业优势结合起来,研究透我县特色优势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县产业项目与国家政策支持的对接点,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努力在政策项目的大盘子”中抢占份额,把国家和省里的政策变成 的项目、投资和生产力。
(二)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
促进农民增收。应予肯定的目前我县农村特色产业在全市是走在前面的全省也是较有特点的有些企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有些项目产业链条趋于完整,有些产业发展势头日益旺盛。今后在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上,要注重把握好四点。一是产业基地要注重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迈进,产品要逐步实现原产地保护。农村产业基地要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就必须走向大的市场,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和龙头企业积极寻求对接。因此说,不执行gap标准,不坚持国家的生产标准,不实行基地的规范化,就不可能带来大的发展、建立稳定的基地。这就要求产业发展第一个明确的就是基地建设要向产业化、标准化、原产地保护化方向发展,这是品牌,也是资源,更是今后把产业做大做强的基本条件。二是注重搞好对龙头企业的扶持。龙头企业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就强,吸引和辐射作用才能发挥的更好。
没有龙头企业,很难实现基地建设的大规模、规范化和高效益。工作中我要把点子敲在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上,通过它幅射和带动,把基地和农户组织起来,实现全民增收。特别是项目申报、资源利用、政策调节上,要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真正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注重搞好产业定位。看一个产业是否是稳定的可持续的归根结底要看产品的终端市场和终端产品。这方面,政府以往搞“一刀切”实行强行命令,结果什么也没干成的教训必须吸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教训呢?究其原因就是市场体系没建立起来,没有终端产品,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因此,抓农村增收时,要想使农业产业化升级,使农村发展空间增大,改变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明确好产业定位。龙头企业的就要定位在做大做强上,把重点放在开发终端产品上;
如果企业不具备龙头的实力,则要心甘情愿地做周边有龙头能力的企业的原材料输出地,签定稳定的供求合同,这也是保持我产业稳定的现实的可行的办法。产业定位时,要把龙头企业、中心户、带头户明确下来,努力完善整个产业链条。四是注重服务体系建设。任何一个产业都是有技术、有标准的要靠人去管理。而服务体系的建立,既要有政府各部门完善的服务管理,也要靠龙头企业服务示范,依靠他培训、扶持、辐射和推广,来共同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改变农村面貌。要把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农民自愿参与的村庄建设与治理的有效机制。围绕改善农民生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