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明确了通过五年的努力,3月23日全省保证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基本解决我省城乡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形成比较完备的住房保证体系,使全省住房条件整体发生根本性变化,创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城乡住房建设之路的保证总体要求。住房保证工作已经从解决短期低收入家庭住房矛盾的现实问题,提升到更加久远稳定的住房保证体系构建的新高度。
立足市情,必需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顺应转变。摸清存量、预测增量的基础上,努力构建既解决现实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又兼顾未来新增需求的住房保证新体系。
一是要贴近需求。实现全市保证性住房建设量的突破与质的提升。要从转变保证性住房规划编制的思路与方法入手,将目前“以现状调查为基础的规划”提升扩展为“以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乡村化发展预测为主导的规划”以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东部乡村群建设及乡村化发展趋势为主导,尽快启动市“十二五”保证性住房规划编制。以满足两大需求为目标,构建我市未来保证房建设的两大体系。即:涵盖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以增量为主的公共租赁住房体系,以及工矿棚户区、乡村棚户区等以存量改善为主的棚户区改造体系。
二是要把书记在21日市委常委会上做出的居住的容纳性和平等性”指示。依照“远期可控制与近期有保障”原则,充分规划好保证房建设用地。结合乡村总体规划修编,远期,乡村周边地区留足未来保证房建设用地;近期,乡村中心地区安排保证房项目,与商品房开发、商务商业区建设同步实施。要遵循“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原则,合理规划乡村保证性住房建设用地。从乡村中心区到乡村外围地区,要形成梯度有序的空间布局、合理搭配的圈层结构。用地紧缺的乡村中心区,应以分散配建为主;用地相对宽松的乡村外围地区,宜建设相对成规模的公租房小区,以便于运营管理。
三、多措并举。
省政府与各州(地)市签订了年度保证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昨天。市年内要建设保证性住房3.34万套、231.42万平方米。
市政府已安排市住房保证和房产管理局牵头,针对今年保证性住房建设规模骤增、任务繁重的实际。规划、土地部门配合,分两个工作组,逐项调研衔接,把任务逐项初步落实到具体地块上,分解到各地区单位,编制了建设方案。该方案已经3月22日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通过。任务已经下达,目标已经明确,作为全市今年头号工程,只有迅速落实之责,毫无迟疑犹豫之隙。必需早下手,快行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有效的工作,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
(一)责任落实到位。
及相关责任单位的目标任务已经分解确定。一是各区(县)园区、有关部门要尽快将目标任务分解细化,编制实施方案,落实任务到人。二是由市政府成立房产、发改、土地、规划、建设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的保证房前期工作组,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专门开展计划下达、规划选址、红线划定、土地贮藏等前期工作,并采取会审联批,一次性研究拍板,分口执行办理的特殊措施确保行政审批事项迅速办结。三是承担保证房建设任务的各地区、各部门、单位也要成立专门工作组,抽调精兵强将,委托实力强的规划设计单位在近期内完成保证性住房建设项目的征地方案、规划编制、施工图设计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各项目实施单位要抓住当前施工建设的黄金时机,排除困难,争分夺秒,加快进度,确保今年的项目最迟在9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省上对保证房建设进度的总体要求是2009年保证性住房建设项目年底前100%实现入住;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