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都做出了加强文化建设,前不久。实现文化强省、强州的决定和奋斗目标。结合少数民族贫困县民族民间文化建设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快推进“文化强县”进程试作浅论。
一、创新机制。
大力实施“文化活县、文化强县”战略,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繁荣和发展为主题,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强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民族文化建设,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县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任何事物注入文化元素,实践证明。才有生命力,才有发展活力。因此,要坚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理念,始终高扬文化建设主旋律,强化措施,注重实效,推进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要将文化建设纳入全县“四个文明”目标管理,并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队伍建设。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心专门机构,进一步壮大文化队伍。三是要大力挖掘文化资源潜力,整理出《盘瓠与辛女神话传说》苗族数纱》等资料,从而提升文化品位,树立全新的文化形象。
二、打造精品。
两为”方向,要坚持“双百”方针。创新方式,开发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编创好《盘瓠与辛女》大型情景舞蹈,探索用辰河高腔的形式表示。精心改编集祭祀舞蹈和傩舞于一体的民族舞蹈—苗族《跳香》舞,对表示原始农作舞蹈动作适度创新提炼,打造曲艺节目—苗鼓说唱《岳老子的面子》等。要突出重点,抓好民间文化维护传承。越是民族的文化,越是世界的加强文化维护开发和传承至关重要。一要做好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申报。申报《盘瓠文化》苗族挑花》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护。申报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二要大力推进文物维护工作。依照“维护为主、抢救第一、传承发展”思路,对现有馆藏文物强化日常平安管理。按时完成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浦市中正街的申报。
三、搭建平台。
要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为有效传达先进文化。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用文化凝聚人心,不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是积极兴办特色文化村。把打造特色文化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来抓。并做到三有”即:有较固定文化活动场所和演出队伍;有传承县民族民间文化;有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特色文化村的兴办,使全县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农村文化新格局。
二是扎实推进民族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建设是一个地方文化繁荣发展的永恒主题。以节庆文化为抓手,拓宽民族文化建设的路子,举办好每年的龙舟赛、三月三”六月六”跳香节”七月八”等农村激进节庆活动,从而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
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县城。开展“月月乐、周周放、天天跳”为主要内容的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单位开展一年一度的大众文化活动。农村社区,组建“夕阳红”老年队、青年乐队”等。充分展示群文风采。
四是延伸公共图书服务领域。要紧紧围绕强化管理、服务读者目标。从而形成“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礼仪新风。
四、强化整治。
采取“领导包片、队员分店”整治模式,要认真落实《互联网上网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到勤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