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发明性,才干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凝聚各方力量,才干筑牢群众基础,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二、工作上要加大群众工作力度
第一。必需了解群众,首先要深入群众。只有体察群众的喜怒哀乐,做群众工作才有针对性、说服力。一方面,要完善联系群众的制度。中央、省市和县委对于干部联系群众都有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这次县委将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十条规定》密切联系群众,关键要健全制度,并抓好落实。一是建立民情台帐制度。各级各部门都要建立民情台帐,乡镇要分村(社区)按月建立民情台账,县直部门要分股室按月建立民情台账,乡镇干部、县直机关副股级以上干部人手一本民情日记本,每天都要记录,每周梳理一次,每月汇总一次,实行动态跟踪反馈。二是建立公开许诺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工作特别是有审批权的县直部门都要公开许诺办事、办证、审批时限,公开承办事项、衔接时间、承办责任人、料理流程、收费规范、料理时限、料理结果,每周汇总一次,更新一次,实行动态管理。对未按时办结的事项,要公示原因。三是建立定点联系制度。每位县级领导要联系一个乡镇、一个村(社区)一家企业、一所学校,每年协调解决联系点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2-3个疑难问题。乡镇干部全部驻村办点,做到人人都有办点村,户户都有联系人”乡镇干部留乡驻村时间每周不得少于4天。依照“党政部门包难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技术部门包专业村”原则,布置23个县直部门共同联系一个乡镇,每个部门包扶2-3个村(社区)一定三年不动。四是建立集中下访制度。重要节假日、重大政治活动等敏感时期,各级各部门要集中开展下访活动,掌握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能解决的及时就地化解,一时难以解决的逐一登记造册,发明条件尽量解决。五是建立定期接访制度。从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做起,每月布置1天时间接访,其他县级领导每月要安排2天时间接访,县直部门和乡镇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要随时接访。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实行“三定四包”责任制,即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限,包调查研究、包协调处理、包督办落实、包教育稳控。六是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要用2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调研,并亲自撰写1-2篇有深度、有分量的调研演讲。另一方面,要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通过逐步开放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人大、政协有关会议的方式,通过公告、公示、听证的方式,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新闻媒体和各种座谈会等方式,通过村务、政务、厂务、财务公开等方式,通过开通书记信箱、县长热线、民意直通车、开门接访等方式,通过来信来访、选派大学生任“村官”等方式,通过推进“4+2四议两公开)等方式,通过完善决策和议事规则,发明条件,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接受群众咨询,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做群众的知心人、有心人、暖心人、贴心人,确保群众话有说处、怨有诉处、难有解处、事有办处。
第二。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中的各种思想问题,往往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疑惑决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做群众工作,除了接触群众、深入群众、解群众,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做群众的知音外,更重要的要常修为民之政。一要勤谋便民之政。要全面撤除隔离群众的樊篱,不要与群众不一样,不要怕群众找麻烦。要全面设立方便群众办事的窗口,建立动态的办事公开栏,向社会公开一切可以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