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用先进的
法制观念教育公民,就是发挥法制文化的渗透功能,将法律文化、法制建设、法治精神,崇尚感和守法、护法意识,达到树立法律至上观念、现代法治观念、转变人治观念,营造起学法用法和依法办事的法制氛围,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之目标。
——针对主群体。法律素质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民素质提出的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努力实现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首先必须针对领导者、执法者、经营者、青少年、外来者等重点对象开展法制教育。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如采取“并轨制”的方法;联合组织、人事、党校等部门统一组织领导干部、公务员培训;采取“责任制”的方法,由教育、公安、工商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青少年、外来人口、经营治理等对象的教育;采取“综合制”的方法,组织面上教育;采取“区域制”的方法,组织非凡群体学法。另一方面,要推广渠道、多层次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平阳县从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入手,运用综合手段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乐清市组织宗教界人士学法;瑞安市组织“法进万家”法制文艺巡回演出,以及洞头县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分片挂钩负责制。
——占领主阵地。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与社会变革已给社会组织结构带来新的变化,过去的单位人已向社会人、自然人转换。同时,从社区动态看,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国企改制、个私经济发展,以及人员流动、就业方式、市场运行、假日经济等发生变化;从社会治安看,青少年犯罪、吸毒、邪教、宗教、封建迷信、社会丑陋等现象的发生地与预防地均在社区。因此,我们要把社区作为弘扬法制文化的主阵地,发挥社区、社团、社会各阶层作用,挖掘各种资源,群策群力,在城市形成以中心区为重心、中等街道城镇为支架,一般社区集镇和小企业为中心点的条块结合的宣传阵地。同时,建立讲师团、宣传员、联络员队伍,发展教育点、示范联系点,建立宣传教育协助网、法律服务网、普法教育网站,展现社区“三员、二点、三网”的工作新格局。
——抓好主渠道。法制宣传教育渠道多种类、多形式、多层次,我们应主要抓住组织面授教育、新闻媒体宣传、配合党的中心开展法制宣传等主渠道。如在党校举办党政一把手法制研讨班,以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为切入点带动面上教育;与新闻媒体协作组织专题性系列报道或举办“公正杯”、“一家三代学法”、“同在一片蓝天下”文艺演出等活动;抓住农村“三个代表”教育、“严打”整治、专业法宣传月等契机宣传法制。
——打好主动战。法制宣传要适应时代要求,开拓创新,学会运用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动中求发展,在静中求突破,使法制宣传工作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如我们在“三五”普法后期通过组织“五个一”活动(出一本领导干部学法论文集,办十个普法依法治理成果展览,组织一次电视展播、拍摄一部“三五”普法专题片,组织一次法制文艺汇演),使“三五”普法再掀新高潮。“四五”普法启动阶段,在组织业务骨干培训的同时,召开启动观摩会、“法制网站”建设现场会;推出“五百工程”(建立100个基层依法治理联系示范点、发展100个普法小广场、培训100名法制宣讲员、发展100名普法联络员、设立100个教育点)、“五个巡回”(组织专业法巡回展览、法制巡回讲座、巡回演出、新闻巡回展播、巡回督导检查);有部署、有计划地开始进行“四五”普法期间领导干部、青少年、外来人口、企业经营治理者,以及农村依法治理试点工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学习探索,不断提高法制宣传工作者自身水平
当前,无论是从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分析,还是从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的长远目标思考,都要求我国的法制宣传领域对法制宣传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