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普法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努力提高全县公民法律素质与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一)提高思想认识,做好普法规划
做好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制岳池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推进依法行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打牢依法治县、建设法制岳池的思想基础。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坚持我县“四五”普法工作基本经验和做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改进工作措施,制定好我县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规划和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意见,为今后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二)把握总体要求,明确主要任务
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普法阵地,创新形式和内容,扩大教育覆盖面,努力使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有新的提高,全体公职人员的执法水平有新的提高,依法管理,服务社会的水平有新的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圆满实现“十一五”规划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入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二是深入宣传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三是深入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四是深入宣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有关严打整治斗争、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维权意识和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五是坚持普法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地方、部门和行业依法治理活动。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职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法治理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三)突出重点对象,深化普法工作
一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要做到一般和重点相结合。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全社会、全民性的工作,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包括工人、城镇居民、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生、军人和个体劳动者等等,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公职人员、青少年和进城的务工人员,
二是要针对重点对象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对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学法要作出具体安排,定期学习,县上要定期检查考核、不定期考试;狠抓公务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坚持法制培训,进行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做到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各级干部、广大公务员的法制教育纳入各年度干部培训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校外法制辅导员作用,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同志要经常深入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
三是要围绕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研究和设计好“五五”普法期间的各项主题活动,以开展主题活动促进学习内容的深化,以学习内容来规范和推动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围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各部门、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利用现有的宣传手段,不断探索、创新普法宣传形式,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专栏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