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外商在一个地方投资创业,我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钱赚;第二要受重视、有地位;第三要有安全的环境。三条中离开了任何一条,都很难让人家安心留下来。试想,如果人家来我们*,走在街上有人抢,睡在家里有人偷,连安全感也没有,谁还敢来投资?如果外商来*投资,你动不动查人家,经济如何发展?在刚刚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强力推进东引东进战略、狠抓招商引资的工作思路,同时我们也在新区和县城附近规划了六个工业园区,可以预见,今后我们将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投资发展。这些就对我们政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法工作如何保证市委政府目标任务的完成?我想对于我们政法战线来讲,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为全市经济建设创造宽松的法治环境,就是我们第一要务中的第一要务。现在我们常说创建平安*,我认为“平安”本身虽然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却是一种良好的投资环境,孕含着极大的经济效益。所以经济发展到哪里,政法工作就应该超前服务、跟踪服务到哪里。因此,大家必须牢固树立 “社会治安也是投资环境”、“政法工作也能出生产力”的新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优经济发展软环境,实现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和良性循环。
二、致力于维护好群众利益,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
我们一直都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善待百姓,关心群众,这是完全正确的。中央领导再三强调“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指针。各级领导必须牢固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牢固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牢牢记住我们的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要保持党和政府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倾听民情、了解民意、纾解民困,在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实际困难上下功夫,特别是对转制职工、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受灾群众等困难群众遇到的生产生活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切实把党的政策落实好。
当前,正是矛盾多发时期,各种新问题、新情况相继出现,许多潜在的矛盾逐渐显露,新矛盾引发老问题,老问题形成新矛盾,新老交织,矛盾重叠,构成了新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表现的基本形式,使新时期政法和信访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征地拆迁、收入不均、社会保障不到位、环境污染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都是人民内部矛盾,比如征地拆迁问题,政府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也是考虑群众的利益,但是对局部地区、对少数群众个人来讲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是对我们政法及信访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挑战。我们要善于去化解这些人民内部矛盾。要进行疏导,行政手段、思想教育手段和法律手段并用;要像中医治疗一样,进行“清火、化淤、解毒”,决不能把这些矛盾问题淤积成为病瘤和癌症。
清火就是立足思想疏导,清除群众的火气和怨气。在制定政策、研究决策和出台改革措施时,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出台前要反复调查论证,把握好舆论导向,做好宣传解释和思想工作,争取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防止因决策不当或宣传引导不力引发矛盾纠纷。出现群体性事件苗头和发生群体性事件时,不能只想着怎么对付群众,不能只强调自己的权威,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困难大、矛盾多、群众意见突出的地方去,了解民情民意,理顺群众情绪,引导群众树立大局意识,认识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靠发展来解决。要设身处地地体谅普通老百姓的艰辛,体察群众的情绪,说话和气,办事公道,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