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治商业贿赂的重要举措。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缺失会使交易成本提高,甚至会导致交易链的中断,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局,给整个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党中央、国务院对市场诚信体系建设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2005年1月,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把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源头治腐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切实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在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刚才,15个部门的负责同志也都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到位,许多工作还没有展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授信、征信行为不规范。多头授信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授信风险的管理控制不严,征信市场无序发展的问题比较明显。二是信用市场培育不充分。信用服务和信用需求发展缓慢,专业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还不够成熟和规范。三是信用信息平台不统一。不少地区和部门尚未建立完整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系统,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平台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衔接,已有的信用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四是信用的惩戒和褒扬机制不健全。一些违法失信者在公共服务、银行信贷方面没有丧失便利,而一些守法诚信者却在生产经营中减少了交易机会、提高了交易成本。五是信用建设的基本制度不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信用的信息收集、标准制定、评价结果应用等还缺乏统一标准。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导致市场诚信度不高,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失信现象屡屡发生。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特别是近两年来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践证明,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意义重大,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改善行政管理,促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有利于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既是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区各部门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有效地推进这项工作。 第一,要全面建立市场诚信记录。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和管理是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这些年来,海关、税务、质检、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