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警的心。如何加快“两庭”建设步伐,改变落后面貌,成为××法院几届党组思考最多、想得最多的问题,也是××法院干警最大的一个心愿。这种穷则思变的压力成为了推进“两庭”建设的根本动力。
2000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省、市法院先后几次召开“两庭”建设会议,对“两庭”建设进行全面强调和部署,为基层法院“两庭”建设指明了方向。××法院及时抓住这些发展机遇,制定了“两庭”建设规划,以院机关整体搬迁工程为重点,以确保法庭审判工作需要为基本要求,“两庭”建设迅速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二、思维更新,是“两庭”建设的活力
搞“两庭”建设,必然涉及到资金问题。××是省级贫困县,更是有名的财政赤字县,财政支付能力较为低下,“两庭”建设资金靠政府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同时向上争取资金也是个未知数。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法院家底也是一穷二白。在这种情况下,两庭”建设的路如何走,只有靠自己探索。市场经济是最好的老师,兄弟法院、县级机关、城市开发商搞基本建设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我院两届党组还先后组队到开县、梁平法院和合川检察院学习取经。从学习借鉴中,我们及时实现了“两庭”建设理念的更新和突破,坚定了“两庭”建设的决心和信心,成功推进“两庭”建设。
第一,不等不靠,抓住机遇求发展。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机遇也是稍纵即逝的。2001年,我们全面分析了形势,认识到国家重视“两庭”建设的形势是我院“两庭”建设顺利立项的大好机遇,乘此东风还可以享受一定的国家扶持优惠政策。如果等资金筹集齐,一切准备好了再上“两庭”建设项目,至少得十年以后。权衡利弊,我们及时将××法院整体迁建工程上报立项,顺利通过审批,工程于2001年12月正式动工。回过头来看,现在要上马基建工程,难度就比那时大得多。同时在工程修建过程中,我们边干边想办法,仍然不等不靠,以压力为动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其间成功争取到200万元国债资金。这些均验证了我们决策的正确性和政策的前瞻性。
第二,适额负债,超前办大事。我们在学习考察中发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单位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入,负债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负债后办没办成事,债务负得值不值得。很多地方采取单位筹措部分资金、开发商垫支部分资金,工程完工后一定时间内逐年偿还的方式,借债办成了大事。对此,我们加以借鉴,办公楼主体工程修建和装修均采用这一方式,有效解决了资金一时缺口巨大的困难,确保了工程的正常进行,最终完成了××法院整体迁建工程和太平法庭重建工程。
第三,精心设计,保证“两庭”建设先进性和适用性。人民法院“两庭”既是严肃的审判场所,又是法制建设的形象标志。随着公民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和审判机关权威作用的日益体现,人民群众对法院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法院形象最好载体的“两庭”,在设计上不仅应体现司法特色,更应与一般建筑相区别,绝不能“辛辛苦苦办落后的事”。我们新审判办公大楼无论在外观设计上,还是在内部实用上,均充分秉承了这一理念,外观壮观雄伟,新颖别致,充分体现了审判机关庄重、现代、文明的形象。内部简洁适用,处处大方得体,局域网、电子显示屏、多媒体等现代办公装备全部规划到位,充分满足了审判工作需要。这样完全避免了因设计落后导致短时间内重复建设。
第四,统筹规划,用有限的资金办更多的事。我院整体迁建工程,总计投资1000余万元,而我院在整个修建过程中,各种资金加在一起,投入的现金仅有300万元。为了用有限的资金办更多的事,我们不得不统筹规划,该节约的就节约,暂时不急需的,就留待以后资金宽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