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较小。随着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一批项目和资金进入我区二、三产业,拉动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50.5:14.8:34.7调整为39.4:25.7:34.9,第一产业的比重降到40%以下,第二产业上升了10.9个百分点。第四,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创造了条件。五年间,全区招商引资企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9万多个,不仅为城镇就业和安置下岗职工提供了空间,还带动原料供给、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了出路,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第五,提升了干部群众的开放意识。在外来资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感受中,全区从农村到城镇,从群众到干部,都深刻熟悉到对外开放,借助外力,是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干部群众或公差外出或旅游休闲度假,都在推介家乡的优势资源、政策环境。大家抓发展的目光不仅盯住“争上”,更多地盯住了“引外”。在农村村民委会主任的竞选中,候选人在竞选演说时谈起了招商引资;在经济部门的年度工作安排中,招商项目、招商资金等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招商引资就是本领,招商引资就是能力,招商引资就是政绩”,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此外,招商引资不仅引进了资金和项目,也引进了技术、市场、人才以及先进的治理;招商引资不仅推动了城镇新区开发,也推动了城镇旧城改造;招商引资还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干部队伍。
五年来的招商引资实践,也使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招商推介,扩大铜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发达地区的政府、商会、客商建立广泛和紧密的联系。二是必须把扩大招商引资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保证招商工作的推进力度不减。三是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招商工作思路,改进招商方式。四是必须把软环境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生命线,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几年来,我们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连续几年开展软环境集中整治,不断提高部门工作效率,投资软环境得到优化,对外竞争力明显增强。五是必须实行目标责任制。把招商任务落实到部门非凡是经济治理部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部门及其干部有任务、有压力、有动力。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始终坚持。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用五年时间在全省实现总体小康。铜仁要实现这一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区的gdp增速必须保持在13以上。我区欠开发、欠发达程度较深,经济总量小,投资拉动型经济的特征十分明显。要解决好发展问题,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就是抓投资,就是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锲而不舍地从资本市场引进资金,引进生产性项目,支撑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目前,我们有大规模利用外资加快发展的许多机遇和条件。从大环境看,国际上正处在产业大转移的重要时期,发达国家的加工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东部发达地区的工业正在向中西部转移。一些对资源、能源要素依靠性强的产业急需寻找新的投资区域,一些市场依靠、劳动力依靠的产业也在重新布点。从区内的情况来看,我们一些原来不具备的优势,如交通、能源、城市环境等正在迅速改善,我区矿产资源、生态农业资源、旅游文化资源等优势进一步凸显。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五年的招商引资,我们积累了丰富经验,打下了工作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对新上项目的土地、环保、能耗等控制越来越紧,审批程序越来越严。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招商引资新形势的要求相比,我们还有不少工作需要加强。比如,我们对东部产业转移的研究不够,引资项目的针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