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可能;各商业银行继续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以及增加就业方面的重点支持,为我们争取资金也带来难得机遇。总之,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吃透精神,机遇很多,办法也会很多,完全可以在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下,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趋利避害,妥善应对。针对土地政策的调整,要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优化供地结构,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的投入强度和产出水平。加强土地后备资源的管理,加快复垦,实现占补平衡。针对目前出现的土地制约项目建设的情况,市国土局、开发区等部门要积极向上反映我市实际困难,尽最大努力争取用地指标,满足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需求。建议市国土部门要派一名局长长驻合肥。同时要对现有企业和城市中的存量土地开展调查,盘活、盘优存量土地。抓好存量土地的重组,是当前合理规避政策障碍,促进即期发展的有效手段。针对信贷政策的调整,要积极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尤其要发挥企业现有存量土地的优势,通过作价入股方式,积极吸引外来企业嫁接改造,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针对产业政策的调整,要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将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和我市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发展煤炭能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旅游等重点产业,加快产业基地培育,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针对城市建设政策的调整,要加快学校、医院、公交、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民营化步伐,引进增量,盘活存量,创新机制。
其三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利用当前政策调整的时间段,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力度。抓经济工作,抓招商引资,最终都要落实到项目上,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紧跟国家产业政策,立足县情、区情,面向市场,重点编报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一定资源基础优势、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充实重点项目库,把项目前期工作做专做深,只要政策松动,就立马跟进,争取主动。当前尤其对不占用耕地的非工业项目,要重点规划、重点推介。各县区、各部门要根据在手项目情况,落实针对性措施。对于在谈项目,要抓跟踪、抓服务、抓落实。对于签约项目要抓资金到位,抓项目开工;对于在建项目,要抓进度,抓质量,力争抢在新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前建成投产。抓好基础工作,当前还要注意做好规划修编和调整。市开发区规划修编要抓紧进行,为大发展奠定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需要调整的,要抓紧进行。不能上一个项目,调整一次规划。
发展环境
三、统筹兼顾,切实抓好当前其他工作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4月份当月产销率达108%,创去年以来最好水平,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08%,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