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物美价廉的服务。一方面,邮储网点覆盖面广、信誉良好大大降低了客户的信息搜索成本。另一方面,邮保合作降低了保险业的经营成本,反过来使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时调低保险费率,为客户提供了价格更为低廉的服务。
然而,幸福是短暂的。××年一季度,继××年的微增后,银行保险不堪重负,出现了负增长。一季度,银行代理的保险费收入亿元,同比下降了%。同期,邮政代理寿险保费量达万元,同比下降了,面临的形势也相当严峻。
认知管理不统一
邮政代理保险启动缓慢的原因之一是各级管理阶层的认知缺乏。在储蓄余额增长的压力下,单一的储蓄型保险产品与储蓄业务产生了矛盾。“代理保险业务发展将拉动储蓄业务下滑”的思想根深蒂固,使得代理保险业务发展一直属于被动状态,邮储两项创收业务未能形成“两手抓”的局面。
业务发展的被动性,导致管理的不规范。邮保业务发展往往仅是通过“几个竞赛方案,几个硬性指标”进行,该项业务未能获得深入细化的发展。很多情况下,往往是由业务发展规模去决定了管理模式的成形,而并非利用正确的管理机制去引导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因此邮政代理保险业务发展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性的业务。
邮保合作过于单一
邮政与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仅停留在“追求保费收入,增加手续费”的合作层面上。为了争夺销售渠道,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邮政采取的“一对多”的协议合作方式。该种方式较为随意,与各家保险公司间合作不够深入,缺乏长期利益共享。二者无法通过优势互补,亦无法实现双方利益均衡,达到共赢得预期目标。
产品没有吸引力
各保险公司虽有积极开发邮保产品,但都是分红型的两全保险,保险责任雷同、保险费及保险金额相近,缴费方式大多以五年期趸交为主。未能实现与储蓄产品互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由于产品基本雷同,不能满足客户多层次的需求,大大限制了银保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大量的趸交形式,易导致客户资源的过渡开采,业务容易大起大落,不利于市场的合理开发和培育。
营销机制不成熟
一、前台营销
由于储蓄前台的营销员缺乏系统的保险知识培训,业务拓展方式不得当,在销售保险产品过程中将保险与储蓄相比,盲目套用储蓄中本金”、“利息”、“存入”等概念,或是夸大了预期收益,模糊客户对邮保产品的认知,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长此下去,必将降低了邮政储蓄的信用,过高的分红要求也给保险公司带来压力。
二、后台服务
邮政代理保险系统虽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运行,但售后服务网络系统尚未健全,目前的保单保全、理赔等售后事宜,要么由客户直接到保险公司办理,要么经由储蓄前台通过银管员进行交接,客户感觉很不方便。
在客户维护方面,管理部门的服务机制未完善,对于原有客源的巩固和及新增客源的维护制度都不够完善,无法建立系统的代理保险管理模式。
目前,邮政代理保险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也可以说面临着一个转折点,如何保持邮政保险的发展成果,深层挖掘其发展潜力,促进邮保业务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几项工作势在必行:
一、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合作的积极性。
邮政代理保险是邮政储蓄的收入增长点,是邮政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一方面管理者要转变经营意识,变被动配合为主动经营;另一方面,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克服短期行为。邮保产品虽具有投保容易、核保简便等特点,但作为一种无形产品,其推销的难度、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不亚于保险营销人员,因此,管理者在利益分配上应对首期业务坚持谁经办谁受益的原则,及时兑现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