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手的事件时说的一句话,她说:“校长,有我在就可以了”。我当时真的是非常感动。我想,大学正是依靠这么一批出色同志的辛勤工作才能正常运作,我真心地向他们表示钦佩,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我认为,面对突发性问题,不是推卸责任,而是通过采取适当方法、妥善处理,尽可能的减少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体现了处长们的水平,体现了他们出色的协调能力和工作能力。我曾经说过,“成功者想办法、失败者找理由”,他们就是去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典型,希望大家都去做“想办法”的成功者。
三是希望大家要享受工作的过程,而不是享受开会的过程。首先,大家要明白,无论是座谈会还是协调会,目的都是要做成事情、解决问题,决不是为了开会而开会,会议不是目的,而是布置
工作、解决问题的手段。其次,大家也要记住,在召集会议之前,组织者应该对会议内容心中有数,不能把解决问题的会议开成“神仙会”。对于开会,我自己有个原则,对与经费相关的和与家属区生活相关的问题尽量不在校长办公会上讨论,因为类似这样的问题比较复杂,众口难调,短时间内往往无法达成统一的意见。例如要在校内建垃圾站,大家一定都会觉得这个地方不能离自己太近,当然也不能太远,无论选在哪里总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所以,这样的问题,应该由职能部门去协调,通过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就可以确定了,开会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即使是座谈会,也是要为了解决某些问题才开,什么时候是小范围的会议,什么时候是大范围的会议,组织者要对会议的设计十分清楚。总之,千万不要把开会当成一种嗜好,我说过,会议的组织者假如不能控制会议时间,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那是执政能力不强的表现。
四是希望我们的处级干部们在工作中要“多汇报,少请示”。我始终认为,假如碰到问题,在一线工作的干部应该要比分管的领导更清楚形势的发展,更具有发言权。所谓“汇报”,就是处长们在与分管领导讨论之前,对所讨论的问题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或者解决办法,他们在汇报的时候,是给出一道“选择题”,而不是事事“请示”,问上级应该怎么办,让他们做“填空题”。我想,假如学校的中层治理干部都有了这种意识,在工作中更加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那就会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五是希望我们的处级干部们要在空闲的时候多读一些书,多看一些报。我认为,虽然现在的职务存在上下级的级别,但是上下级之间的差别很多时候并不在于水平的高低,而在于信息量获得的区别。比如我去教育部开了会,回来传达,我把握的信息无论如何都比没有去开会的人要多,理解也会更深刻。所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干部们要学会获取信息、并且要善于分析,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获取信息的途经是很多的,除了要学习诸如国家、广东省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等等这样的文件之外,一个重要的途经就是要习惯于读书、看报。当然,我是反对在工作时间看报的,看到有的人上班的时候看报纸,心里总是会有些不舒适的。我的意思是希望大家能够形成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习惯,我想“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大家一定是深有体会的,所以,各位要学会从书报中学习、向别人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记得去年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联系我,说他收到了我们学校八十周年校庆期间出版的一套系列丛书,看了以后觉得非常好,说可否再送一些类似的书籍给他。我请几位教授收集了一批共五十多本,包括我自己的一些书,让校办的同志直接送给了李书记。还有广州市委林元和副书记,曾经有与他见过面的美国大学教授对我说,他是一个懂得科学、可以与之讨论科学问题的市长(林元和同志时任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再比如当时的东莞市委书记、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