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外周白细胞下降、皮肤出现玫瑰疹。严重肠局坏死和溃疡,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急性胃肠炎型(食物中毒):潜伏期12~24小时,忽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重者有寒战,惊厥,抽搐与昏迷,病程3~7天,预后良好。其他类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败血症型。
其他还有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属食物中毒等等。
b、志贺菌感染(痢疾)
由于进食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和水而引起,经常由于不卫生的加工人员接触食品所致。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有里急后重、粘液血便)、发热、发汗、腹部疼痛和肌肉酸痛。
c
、霍乱
由于进食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和饮水而引起,常见引起传播是由于海产品或海产品未煮熟、生食蔬菜、吃水果不去皮,以及制作食品过程或存放时被污染所致。
防治:以预防为主,做好管水、管粪、管食品、灭苍蝇的综合防治措施。
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原则
1)防止病原菌污染及毒素产生
2)防止病原体繁殖及毒素的形成
3)杀灭细菌及破坏毒素
2、食源性病毒
d、甲型肝炎
病毒为单股rna病毒,可感染不同动物和人。常年多发,各种年龄均易感染,水源、食物均可造成暴发流行,常见污染的食品为冷菜、水果和果汁、乳制品、蔬菜、贝类和冷饮。
临床表现:潜伏期15-45天,平均30天。可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二种。
预防:主要切断传染途径,控制传染源,加强饮食、饮水、环境卫生治理。个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3.食源性寄生虫
旋毛虫病、绦虫病:食用受感染的动物性食品所引起
a、囊虫病
猪囊虫在半透明的水泡状包囊中,肉眼为白色,比绿豆略大,包囊一端为乳白色不透明的头节,这种肉称“米猪肉”。人吃了含囊尾蚴的肉后,囊尾蚴在肠道发育成虫,引起人的绦虫病;成虫也可逆行入胃,经消化孵出幼虫,幼虫入肠壁通过血液达到全身,使人患囊尾蚴病。因囊尾蚴寄生部位不同可致脑尾蚴病、眼囊尾蚴病、肌肉囊尾蚴病,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b、旋毛虫病,主要寄生在隔肌、舌肌、心肌
人食用含旋毛虫包囊的肉后经一周在肠道发育为成虫,并产生大量新幼虫钻入肠壁,随血入全身各部位,损害人体健康,人体得病与吃生食或半生食肉类有关。
预防:加强肉品检疫;加强市场治理防止贩卖病畜肉;加强宣教,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烹调加热要彻底,防止交叉污染。
4.天然毒素类
包括:1)海洋毒素: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鱼类毒素包括河豚毒素、西加毒素和鲭鱼毒素;2)真菌毒素和;3)植物毒素:毒蕈中毒、豆类食物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
a、毒蕈中毒常见原因及预防
蕈类又称蘑菇,蘑菇的生长环境多种多样,草原、树林中菌菇生长较为集中。毒蘑菇又称毒蕈,在我国,毒蘑菇有100种左右,但多数种类的毒性稍微或尚不能确定,常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种。分别是: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等。临床表现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症状划分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预防措施应加强宣传、避免误食。
b、菜豆类食物中毒
有毒成分可能是皂素和红细胞凝集素,具有凝血作用。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