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2008年 1月7日,县委、县政府审议通过了《*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今天,这个会议就是专门研究部署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这在*县教育发展史上是第一次。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县委、县政府审议通过的《*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经验、落实任务,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我县农村教育工作新局面。现在,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切实加强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调整学校布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调整优化中小学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是巩固提高我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确保我县基础教育“十五”规划目标顺利进行,确立基础教育“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加快建设“科教兴县”,促进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自1999年以来,我县就开始加大力度,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步伐,经在座者以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县这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县农村小学校点由原来的1103个调整到现在的738个,初中由原来的58所调整到目前的50所。撤并小学校点工作力度比较大的乡镇有:**镇调减了48个,**镇和**乡分别调减了34个,**镇调减了31个 。但是,以上这点成绩的取得仍然不能适应当前形势迅猛发展的需求。
(一)、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以及**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发[2001]92号)文件同时指出,“各地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结合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合理规划和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在确保降低辍学率前提下,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适当撤并部分教学点和乡镇以下初中,加强乡镇初中、中心校和规模较大的村完小建设,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教育质量较高,办学效益较好的基础教育体系。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目前,全国各地的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把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明确要求自己所管辖的地方要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发挥规模办学效益。远的如**省**市,他们于2001年率先推行素质教育而闻名全国。2002年在调整学校布局和调优教师队伍的教育改革中,**市这个教育的老典型又有了新发展。2002年开始**市采取“三管齐下”(先放后调、创建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设置护幼员)的措施,加大了调整学校布局的力度,打破原来村村办校的格局,凡生源不足100人的初小,不足240人的完小都实行联村办学,人口1万人以下的乡镇场原则上只办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不再办高中,同时将31所乡镇农职校全部并入初级中学。就这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市共调减了学校90所,减少教师编制120人,每年可节省经费80万元。近的如**市、**县,他们也于前年开始大张旗鼓地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
(二)、现实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各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