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我相信,这个工程建成以后,生态效益会综合的发展。
.
用工业化的思维抓农业
[主持人]:建设吉林的西部新粮仓,是不是意味着轻工业、重农业,您觉得农业能强省吗?
【韩长赋】:我觉得不存在这个问题。现在一个地方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工业、农业都要协调推进,所以这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讲到“三农”问题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所以我觉得,我们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也就是粮食工程、富民工程、生态工程,从根本上讲,有利于吉林经济、社会、工业、农业协调发展。而且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我们用工业化的思维抓农业,抓好农业保障和促进工业。这个问题,我们整个国家过去都有经验教训。我们在50年代后期,都是大办工业、大炼钢铁,那时候农民进城是没有限制的,那时候户口没有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户口制度,但是最后很多工业下马了,农村大量的下岗户,就是城里的工人下岗。现在他们在企业下岗了,我们有失业救济、低保,他不会到农村去了。你是农村来的到农村,不是农村来的,下乡到农村。那时候的口号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当时什么原因?很重要的就是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农产品的供给、农村购买力和农村市场,不足以支撑快速发展的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现在工业化这么好了,工业化速度加快,重要的原因是农业增长了,这就是过去毛泽东同志讲的论十大关系,真想还是假想,真想工业了,就把农业抓好。我想这并不矛盾。
另外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的历史阶段,越是加快工业化,越是加快城市化,就越是要加快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的发展。我想我们吉林现在三个产业的比重,是农业10.1%,工业44.4%,三产服务业是39.5%,现在看我们工业比重逐步增加,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加快工业振兴,逐步提高我们工业化的比重,提高工业对经济财政的,对农民收入的份额。
所以我们省里面在老工业基地振兴方面,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工业提速、增效。所以我们也是城乡两手抓,通过实施这样的工程,把农业基础打得实一点,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我想,不但不会发生矛盾,不但不会厚此薄彼,而且会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四年以后吉林西部项目区的四个县会成为“鱼米之乡”
[主持人]:在建设西部新粮仓的过程当中,是不是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能够坚持下去吗?
【韩长赋】:困难应该是有的。早期的困难,主要是水利条件支撑的困难,现在,随着我们水利工程建设,这方面的困难在同步的克服。运行起来以后,筹集资金当然也是困难,现在因为国家有政策,我们省里下决心,另外,你们都知道,现在征用、占用土地的补偿金增加了,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也增多了,所以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应该说,目前技术上的问题我们经过论证有关部门的探讨,我们有一批专家在支持,包括我们水压碱,把ph值降到合理的水平,包括培育适应西部生长的新的水稻品种,因为现在已经有几个品种,西部的几个县市生产这些优良的粮食品种都已经有大量的成功案例,应该说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
当然因为项目好,老百姓欢迎,所以我们想加快项目建设,现在,东北的冬季时间长,夏天的时候,希望老乡尽量轮作,利用秋收后整地,现在你去东北,可以看到老百姓在大规模的整地。这可能是东北的一个实际困难,当然这个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因为我们现在指导思想原则很明确,统筹规划来分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