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规划用四年时间完成这个任务。大体上每一年15亿左右的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省里的资金;一个是国家支持的资金。省里的资金和国家支持的资金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土地复垦整理开发的资金,这个资金从哪来?主要是城市工业以及各方面建设用地占地收取的土地开发整理基金,实际上是取之于地,用之于地,应该说资金是有保证的。
[主持人]:这么资金巨大的项目,在启动前,经过了哪些论证和审查?
【韩长赋】:经过了层层论证,我们吉林同志知道,而且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我刚才讲了,实施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要有科学依据。比如说,土地条件的依据,比如说水利支持的依据,比如气候条件支持的依据,我们西部地区,别的生产生活条件差,但是光照条件非常好,水利情况,吉林的过境水430亿立方米,国家经过研究和平衡,允许吉林用水102亿立方米,现在我们大量的水资源都没用。土地资源情况刚才我讲了。
实验条件方面,现在我们西部地区近些年小打小闹地搞了一些土地整理项目,包括把盐碱地开垦出来之后再打个井,用井水,吉林叫小井道,用当地可怜有限的水,农民种点稻子。种稻子都很成功。我亲自到西部地区农村里去考察,去访问农民,所以,很多地区土地开垦的试点是成功的。
另外更重要的论证就是农民期盼多年,农民跟我们讲,说我们希望把水引过来,把土地整理开发出来,然后把地改造,种上水稻,我们都想疯了。应该说,这些考察科研,我们省国土资源部门从今年春天开始,特别是下半年派了100多人在项目区搞具体地块勘察、规划,应该说,整个研究还是很到位的。
比如说,一亩地开发整理出来1500块钱,一般水平就是8—900立方米水生产1千斤水稻,一亩水稻扣除成本,大体纯收益在600块钱。这样的效益,无论是粮食生产效益,还是收益的经济效益都是可观的。所以我们相信这项工程能够在科学规划指导下,顺利地实施。
田、水、林、路统一规划改善生态环境
[主持人]: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紧密相连的,会不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呢?
【韩长赋】:这问到了一个核心问题。因为一般大家说,开垦地会不会影响生态。这个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慎重的考虑。吉林西部本身过去生态条件不太好,但是搞了这项工程以后,对它的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只有好处,所以我把这项工程比作“粮食工程”,是一个“脱贫工程”,同时也是“生态工程”。为什么这么讲呢?稻田本身就是人工湿地,因为西部,风比较大,盐碱地一干了以后,地面就是白的,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水。第二,我们采取了土地开发整理和保护西部的草原湿地同步建设的方针,因为原来人均土地少,现在一开发以后,项目区一个农民平均5、6亩的水田,多的地方人均10亩水田,当然土地的权属是农民承包的、集体管理的,还有国有的,但是总体土地资源丰富了。
然后,我们把西部的湿地,这个湿地一千多万亩,核心区有1500多万人口,我们把他移出来,移到开垦土地的地方,这样的话,他就不在这里开荒了,不在里面打鸟了,这样的话,等于把湿地更好地封闭和保护起来了。
第三方面,我们在土地开发建设的同时,同步建设田水林路。过去没有水,只能长一些草,很难长乔木,灌木生长都很困难,现在是同步生产,是田、水、林、路统一规划。所以我相信项目建成以后,可能有同志到西部去过,再去看看,湿地保护和林木建设应该是很好的。所以你说的问题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