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并就改进立法、规范行政执法、加强监督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届政府组成以来,国务院在新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中把坚持依法行政作为国务院三项基本工作准则之一,制定并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用十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国务院还重点抓了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复议工作,并着力推动基层政府依法行政。
5年间依法行政脚步清晰可见
“过去执法时有点过激行为不当回事,现在可不行,执法监督不是一句空话。”这是四川省崇州市国土资源局执法大队长的感受。
崇州市在2004年划定了行政执法的“禁区”与“高压线”。此后,执法人员自觉不自觉地都绷紧了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这根弦。行政执法的行为准则向社会公布,每位市民都是监督行政执法的一双眼睛。
学者们普遍认为,自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施以来,各级政府重视依法行政的程度明显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理念和意识显著增强,一些不适应依法行政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正在逐步转变,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处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不断提高。
【看立法】
2006年,湖南省长沙市要修改《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针对如何规范旧城区居民改建房屋问题,市政府直接与普通居民、街道与居委会人员座谈。通过座谈,政府决定调整政策,简化程序,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规划办法出台后,社会普遍接受。
为保证政府立法质量,5年来,从国务院立法到各级地方政府立法,在立法程序上更加注重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积极探索扩大公众有序参与政府立法的机制、程序和方法,如通过公开征求意见、举行专家论证会、召开立法听证会、委托专家学者起草等方式,扩大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渠道,并更加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背景:本届政府自2003年3月到2007年6月,国务院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法律议案33件,制定行政法规126件。同时,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2925件地方政府规章,起草了大量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制定了1099件部门规章。
在这些立法中,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等公共安全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视约束行政权力、规范行政行为的立法;高度重视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立法。
【看执法】
行政执法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既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也是难点。
北京市是我国最早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的地方,10年的案卷评查,推动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优秀率从1997年的17.6%上升至2006年的77.4%,相反,不合格率由27%下降至3.3%。
由于北京市坚持每年通报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结果,进行大排名,这使得一些单位因为害怕而采取“遇到红灯绕着走”的对策:在北京市56个行政执法机关和18个区县政府所属的部分行政机关中,先是有7个部门说没有执法案卷,转年变成14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