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
——来自十七大上海代表团的报道之二
穿越29年时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在全世界的瞩目下,创造了一个奇迹。
没人能够想到,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在打开国门之后,仅仅用了29年,就让经济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让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了2000多万。
更没人能够想到,在这29年间,改革创新精神迅速突破了重重桎梏,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中西部,成就了亿万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事业,并将继续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强劲动力。
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实践者,上海代表深切感受到,是改革开放为上海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活力,让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更坚定相信,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将把上海带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顺应时代潮流
坚持改革开放方向
在上海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包涵代表出生于1978年,恰是那一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国大地上吹响。回首往事,上海代表团里的每个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改革创新精神是如何在这29年的时间里,成为人们血液中奔腾的灵魂,引领着这座城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步前进。
薛潮代表告诉记者,作为中国最早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虹桥是最早接触市场经济、接触国际规则的一块“试验田”。1986年,明确了以外贸中心为特点的虹桥,将当时国际上最新型的以会展为平台的贸易形式引进到世贸商城;1988年,虹桥开发区又成功开展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试点。“这些现在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在当时却是石破天惊。不是没有争论,也不是没有波折,但实践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到2006年底,虹桥1.7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税收总额达到17.1亿元,其中超亿元税收的楼宇就有6幢。”
很多代表都能用生动的故事来说明这个真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但是,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研读报告过程中,很多代表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发展道路上还有不少深层次困难和问题亟需解决,只有顺应时代潮流,顺应党心民心,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
来自基层农村的申惠芳代表清楚地记得,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农村发展,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给大家带来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勇气和信心,“我们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以生态农业带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保障逐步完善。但缩小城乡差距,要突破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有很多。我们要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推进个人承包到合作农场集体规模经营的转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努力朝着‘农业生产工厂化、农民生活城市化’的方向前进。”
为全国服务
拓展改革开放空间
“改革讲深度,开放讲宽度。”孙潮代表深有感触地说,改革开放是上海发展的生命,历史已经证明,改革开放推进得越深入,上海这座城市就越有张力。
现在的上海,正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新一轮发展必须以服务全国为平台,更多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