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民生与和谐社会集体专题采访(来源:人民网)
10月18日,十七大代表周济(左一)、高强(左二)、田成平(右三)、李学举(右二)、仇保兴(右一)在十七大新闻中心接受媒体采访。 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 顾瑞珍、孟娜、董峻)十七大新闻中心18日晚就“民生与和谐社会”主题在梅地亚中心举行集体专题采访。教育部部长周济,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接受记者的现场采访,并回答记者提问。
有记者问,中国实行高等学校收费以后,如何真正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周济回答说,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有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交付学费等方面出现了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一直致力于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按照这个资助政策体系,以后每年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经费,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学校的支出加在一起超过500亿元;每年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受到资助的学生人数要超过2000万人。
当记者问到社会保障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情况时,高强说,这项制度覆盖中国城乡全体居民,主要内容是为全体城乡居民提供一个安全、有效、方便和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他还表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是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然后逐步推行,进展得非常迅速和顺利。到今年上半年,已经覆盖了中国84.9%的县和82.8%的农村人口。
有记者问,我国将采取什么措施来保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李学举说,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些年来,民政部着力推进建立一个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建立了城乡低保制度、灾民临时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此外,还建立了医疗、教育、住房救助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保证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目前通过这些救助制度的实施,有1.5亿多群众得到了不同形式的救助。
针对记者提出的从明年1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实施《就业促进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采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