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国累计有24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享受了基本生活保障待遇,较好地解决了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难题。 [ 2007-10-18 19:54:26 ]
[新华网]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的形势逐年好转,2004年以来连续三年实现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当期无拖欠,解决了这一长期影响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突出问题。同时,为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连续几年进行待遇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由2002年的月人均615元提高到2007年调整后的960元。1998年至2006年,参保离退休人员从2727万人增加到4635万人,基本养老金发放额从1512亿元增加到4897亿元。 [ 2007-10-18 19:54:31 ]
[新华网]二、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党中央、国务院将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城镇新增就业和登记失业率列入宏观调控指标,制定实施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在开发就业岗位、增加资金投入、给予税费减免、实施小额贷款、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开展再就业援助、加强就业服务和加强职业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措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 [ 2007-10-18 19:54:47 ]
[新华网]2002年到2006年,我国就业人数从7.4亿人增加到7.6亿人。2003年以来,共帮助2000万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女性4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大龄人员537万人。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失业调控,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2006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在劳动力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 2007-10-18 19:54:52 ]
[新华网]三、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党的十六大把建立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2002年以来,相继健全了工伤保险制度,扩大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范围并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东部7省市进行扩大失业保险支出范围的试点,制定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国启动试点工作。 [ 2007-10-18 19:55:14 ]
[新华网]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在城镇,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开始全面建立,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基金支撑能力逐步增强。2007年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676万人、18896万人、11473万人、11530万人和7327万人,分别比2002年底增加4939万人、9495万人、1291万人、7124万人和3839万人。2006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基金总收入达到8626亿元,比2002年增加4578亿元,年均增长20.8%。同时,为应对将来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资金支付压力,国家建立了具有战略储备性质的全国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