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
十六大以来,为落实好中央关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的部署,教育系统在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02年和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两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改革中加快发展。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引人注目,2005、2006、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三年分别扩招100万、100万、50万人;到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800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2100万人,均创历史最高记录,基本实现了中职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近年来,国家组织实施了“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四项工程,年培训城乡劳动者1.5亿人次,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就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2006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40万,在学总规模达到2500万人,毛入学率提升到22%。2006年,国家作出了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重大决策。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深入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稳步推进,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高等学校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使成千上万的城乡青年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为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家庭提供发展提高、改善生活的平台,而且对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促进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造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006年,全国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结业者达366万人次,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结业者达6508万人次。
三、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职业教育阶段,建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制度;高等教育阶段,初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对考取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通“绿色通道”。今年,国家又加大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建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