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6.37亿人(次),补助费用累计达到377.31亿元。减轻了农民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在5年内投资217亿元,全面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卫生部等部门启动了“万名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城市医生到农村提供医疗服务,培训农村卫生人才,并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在农村实施改水、改厕、改灶工程和创建卫生乡镇活动,农村卫生环境面貌不断改善,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以促进健康为核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积极调整城市卫生服务结构,大力发展以社区卫生服务,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密切合作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截至2006年底,全国有278个城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占城市总数的98.2%;全国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036个。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端正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模式,降低服务费用,改善服务质量。各级财政加大社区卫生投入,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完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 2003年以来,政府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01年的40%上升到2005年的48%,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60%下降到2005年的52%。逐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7亿职工;在全国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到2010年基本覆盖全国城镇的非就业居民和少年儿童。大力发展以政府筹资为主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低收入家庭和支付医疗费用困难家庭给予救助。2006年全国支出农村医疗救助资金15亿元,救助1823万人次;全国支出城市医疗救助资金10亿元,救助211万人次。
国家发展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事业,目前有82家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疾病保险等业务。2006年全国商业健康保险费收入达376亿元,报销医疗费用125亿元。
六、严格医疗卫生服务管理 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坚持人民健康第一的原则,加强管理,改善服务。自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在全国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管理年活动。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加强药品监管,规范药品生产和流通管理,降低药品价格,促进合理用药,维护患者权益。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04年的80.5%下降到2006年的69.7%。2006年平均每诊疗人次费用与2005年持平,住院费用出现负增长。这是近2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积极变化,显示出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七、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坚定不移地贯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基本方针,注重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独特作用。2007年,科技部、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制订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中医药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国家建立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
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06年,国务院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由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牵头,协调16个部门共同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