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代表们认为,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民生问题一度表现为主要生活用品的短缺;那么,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民生问题则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上。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专门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重点民生领域做了具体的阐述,明确了下一步的目标。
山东省菏泽市委书记陈光代表说,十七大报告单列一章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党中央之所以高度关注民生问题,还在于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彰显了实现公平正义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改善民生——
从解决人民切身利益问题着手
“没想到交240元钱能有这么多回报。”李女士是长春市朝阳区下岗失业人员,去年靠政府补贴参加了医保。她因患乳腺肿瘤住院治疗,花去医疗费2.8万元,市医保中心给报销近1.6万元。针对困难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学生等城镇困难群体医保“盲区”,2006年吉林省全力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全覆盖,42个试点县市超过50万人参保。今年,吉林省提出参保人数要达到700万,2008年全部覆盖城镇居民。
代表们说,近年来,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我们党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国家财政向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倾斜,使一些重大民生问题开始得到有效解决。
教育是民生之基。为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国家免除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的家庭普遍减轻了经济负担。完善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助学方式,每年约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职学子受益。
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一份收入,一个家庭生活就有了保障。中央实施扩大就业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就业问题的新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消除零就业家庭。如今,社会就业总量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2003年到2006年,年平均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近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3%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