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江苏无锡日报向市民公布了一张上半年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实绩完成情况的表格,全市9个市(县)区的得分和排名情况一览无余。人们注意到,在新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四大类39个指标中,民生类指标的权重明显增加,最高的8分给了“城乡居民收入”,而以往的核心指标gdp“身价”陡降,从20分锐减为3分。“群众最关心什么,就考核干部什么。”江苏省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代表表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更好地推进社会建设,努力改善民生。
无锡市推行新的政绩考核体系的做法只是一个缩影。当改善民生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时,中央各有关部门、各省市地方切实依靠人民群众,推进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诸多民生问题。代表们表示,这样下功夫、求实效的情况令人欣慰,更使人民群众增强了信心,对前途满怀憧憬。
推进社会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山东大学校长展涛代表说,要清醒地认识推进社会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我们工作与人民期望之间的差距和不足,把推进社会建设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推进社会建设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代表们表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社会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推进社会建设必须加强制度建设。重庆市江北区委书记史大平代表认为,完善的制度是推进社会建设的保证。比如,通过建立完善社会公示制度、听证制度等群众参与重大决策机制以及社会整合机制、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等,可以更好地关注和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推进社会建设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代表们说,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共建共享,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建设顺利推进,民生问题不断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就一定能够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本报记者 王淑军 廖文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群众利益无小事。
代表们指出,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党86年历史的一根红线和优良传统,也是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