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尼玛说:“党的领导好得很,党的政策好得很,动摇不得。”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冶,这是党的意志,这是人民的心声。
20年前,党的十三大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年后,党的十四大通过党章修正案,把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式载入党章。
抚今追昔,年逾八旬的叶选平代表感慨地说:“彻底否定‘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平坦。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种种的争论,也曾使我们心里不太踏实。”“是什么让干部群众心里踏实的?”叶选平说,是党在新时期召开的历次党代会对党的基本路线的完善和坚持。而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靠的是对国情的科学判断,靠的是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正是有了这种科学的判断,农村改革、城市改革……依次推进,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代表们认为,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明确指导思想、科学制订规划。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叶选平说,“十七大报告对我国发展新阶段的特征,作了八个方面的归纳概括,实事求是,表述科学。只有清醒地把握住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够不受‘左’的或是右的干扰,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才有了自觉性。”
阐述一个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标灯”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这是浙江丽水市委书记楼阳生代表在讨论十七大报告时说的一句话。越来越多的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科学发展,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发展,是国内工作的中心;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对中国而言,更快发展十分重要,但更好发展更为重要。
发展的中国,煤炭、钢铁和水泥等能源消耗分别占到世界的15%、30%和55%,而经济总量只占到5%左右。水资源频频告急、土地资源亮起了红灯、环境污染屡屡出现……靠传统的发展模式,只能是死路一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一个时代的强音奏响,这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的五年,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实践中提高、理论在创新中丰富。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完整的论述和阐释,进行了最新的定位。”党史专家石仲泉说,报告第一次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一次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道理: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代表注意到,以往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词之差,内涵深刻。”卢中原说,“增长”注重的是速度的提高、总量的扩张,而“发展”更看中各种关系的协调,突出了“好”字当头的总要求。
“生态文明”第一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一些代表说,不仅是生产领域,而且要在流通、消费领域,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中,体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