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之时当思危。
十七大报告中“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等论述,处处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
十七大报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面临的一些困难、问题及发展中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向未来,不少十七大代表认为,来自五方面的挑战不容忽视,是今后中国发展面临的新考验。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代表认为,摈弃不顾环境代价的发展方式,我们呼吸的空气才会越来越清新。
【十七大报告】在列举十六大以来中国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时,“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被放在首位。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从制度上完善相关宏观调控体系。
【现状】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是中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
从近年来的松花江水污染,到治理淮河,再到太湖蓝藻事件,中国经济发展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
今年上半年,全国除北京以外的其他地区都没有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标任务,表明全国要实现到2010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的目标有着相当难度。
【党代表之声】十七大代表、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说,能源消耗、环境保护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艰巨挑战,一些地方的污染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生态文明”已写入十七大报告,但实现“生态文明”说着容易做着难,必须下定决心,摈弃不顾环境代价的发展方式。这样我们呼吸的空气才会越来越清新。
【党代表之声】十七大代表、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费云良说,不计成本的快速发展,违背了正常的发展规律,破坏了生产力,就会遭受高污染等后果惩罚。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只有靠科学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短腿”现象
★代表认为,十七大之后将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推动社会和谐。
【十七大报告】在综合国力财力增强的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均存在着不平衡问题。
【现状】按照2006年数据,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gdp的比值是3.26:1.09:1;上海人均gdp达到75990元,而贵州只有5750元。从城乡居民收入看,去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近1.2万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足3600元。
收入分配改革也迫切需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不同群体收入差距看,“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警戒线。统计显示,全国收入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人均工资水平之比已经从2000年的2.63:1扩大到2005年的4.88:1。
而长期以来,我国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也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
【党代表之声】不少代表认为,出现差距是在发展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但差距过大,也必须重视和认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