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四局集团近年来围绕跨海大桥、长大隧道、城市轨道和铁路客运专线等具有高科技含量、发展前景广阔的建筑领域,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建立了集团公司、子(分)公司两级技术开发中心,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证。近3年间,集团公司用于自主创新的投入达6000余万元,完成重大科研项目66项,通过省部级鉴定16项,有12项成果获得省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5项工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要加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这是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张河川说,中铁四局集团在新兴的建筑领域、承建的高科技含量工程项目以及重大建设装备上,与国内多家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科研攻关合作,不断开发与掌握国内外建筑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成果,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并积极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工程安全优质建设。比如,在著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中,中铁四局集团与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开展科技攻关合作,先后取得了15项科研成果,推动了整个大桥的顺利建设。
张河川说,科技创新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实力,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先后中标承建了青藏铁路、上海f1国际赛车尝杭州湾跨海大桥、宜万铁路八字岭隧道等一批高科技含量的重大项目,开拓了地下铁道、钢结构等一批新的施工领域;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96%。集团公司还获得鲁班奖4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3项,全国用户满意工程4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28项。集团总资产由2000年的41亿元,上升至2006年的110亿元。
姜开文代表:“自主创新,要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自主创新不等于自我创新,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时指出,要‘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从党的十四大以来连续四届当选党代表的山东莱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开文说,莱钢近年来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企业获得跨越式发展。”
据姜开文介绍,“十五”期间,先后有8项世界先进技术和价值2亿美元的国外先进设备落户莱钢,通过卓有成效的国产化改造、消化和再创新,最终化蛹为蝶,形成14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大幅度提升了企业整体装备和技术水平;同时,还通过技术输出迅速提升了国内众多钢铁企业的技术水平。
姜开文说:“莱钢特别注重当今世界冶金行业最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的引进,通过企业的持续再创新,创造出了高炉、转炉全干法除尘技术、节水系列技术、顶燃式热风炉技术、信息化控制技术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实现了增钢不增水、不增污、不增废,实现了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高度统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姜开文告诉记者,“十五”期间,莱钢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快速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大提高,2005年钢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的h型钢生产基地。
“莱钢还进一步加大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学智能温度测量装置、水表机电转换装置、智能远传通讯装置等。目前莱钢自主研制的电子产品已达6个系列50多个品种,广泛应用到冶金、化工、石油、电力、轻工等领域,并进入海外市常”姜开文说,“今年以来,以‘莱钢电子’为标志的控制技术及设备在攀钢、日照钢厂及胜利油田等18个企业中得到应用;莱钢在印度、泰国签订技术总负责和设计总承包合同额达97亿元人民币。”(记者 李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