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与修订。推动多边贸易谈判的进程,维护自由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活动,加强与g8、oecd(经合组织)等发达国家集团和各类发展中国家集团的对话、交流与协商。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按照平等互惠、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周边地区、资源富集地区、主要市场和战略伙伴为重点,逐步构建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建立有利于我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我们相信,只要真正按照十七大制定的正确路线,贯彻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中国的和平崛起就一定能够实现。
消除抑制创业和就业的体制障碍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 周天勇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扩大消费,将由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转变为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并且,要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我认为,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突破创业和就业的体制障碍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方面,要互相联系起来,制定和实施连动的政策措施。
宏观经济稳定的关键是扩大消费
中央之所以提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在于投资的不稳定性,消费薄弱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较差,加上政府行政管制主导的调控方式,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调控和发展方面的博弈,导致国民经济运行一放投资和经济就热,一控投资和经济就冷,形成恶性循环。
创业和就业是扩大消费的主渠道
中央之所以提出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其面临的严峻形势在于:2004年城镇人口从业率从1990年的56.44%下降到了48.70%,其中,应当工作而没能工作的劳动者约5000万人,有2400万人需要就业。扩大就业已经是党和国家非常紧迫的的经济和社会任务了。就业与消费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二者的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就业与消费之间的恶性循环;如果我们大量地减少失业,积极地增加就业,就可以相应地扩大消费,改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
从目前经济运行的情况看,宏观经济又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从投资的资金来源看,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规模较大,而且因储蓄倾向较高,形成了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一个不利因素。如果鼓励居民将收入的一部分投资和开办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更多的劳动者广泛的就业实现社会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节省社会保障费用,又可以扩大消费的比例,还可以降低居民收入的储蓄率,扩大其投资倾向,减少储蓄供给,调动全社会投资,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因此,发展中小企业,扩大就业,增加消费在解决我国社会经济诸问题方面将会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而就业、投资于中小企业,对于居民来讲,是比存款和依靠国家救助保险得多和好得多的失业和养老保障。
要突破抑制创业和就业的体制障碍
中央之所以提出当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明年要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因为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严重抑制着创业和就业的扩大。
从世界各国的规律来看:许多国家劳动力的65—80%在自由职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就业,一国企业的99.5%以上是微型和中小企业,平均人数是9—15人,而发达国家每千人拥有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数量是45—55个。我们国家,只有53%的劳动力在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就业,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不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