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有“五心”
杨静娟:在工作上我总结了五心,我觉得要有爱心,有耐心、细心。做这份工作没有细心是不行的。还有公心。看到他们我是很同情他们的。还有一点是热心。
贾东亮: 你现在出来想他们吗?
杨静娟: 想,我出来之前把他们该护理的护理、该打针的打针,该服药的服药,才放心地来开会。这些特殊人群很怪的,他们现在叫我“杨妈妈”。开始叫阿姨,我们同事笑得要命,说杨主任这么多儿子都没一个正常的。(笑)有一次春节大年初一,我跟一个朋友去给人拜年,正好碰到一个病人在路上叫我“杨妈妈”,精神病是不能根治的,只能是控制病情。那个人也有点儿乖乖的,我那个朋友说怎么回事,这个人叫你妈妈,你也应他。这个人怪怪的。我说我下面的哪些人都是不正常的。
“杨妈妈”是被打出来、骂出来的
主持人洋洋: 这些您的孩子是不是只听您的话?
杨静娟: 很听话的。其实我就是被他们打出来、骂出来的,被人家抓头发、掐脖子,到现在叫我妈妈。开始时有时觉得被他们打出来,进去都是好好的,出来乱七八糟的,衣服也抓破了,头发也抓烂了,被他们吐口水,青一块、紫一块。回到家里我老公、我儿子都说你怎么回事?开始都不理解,到后来也支持我的工作。没办法,只有这样他们才认可你。本来病人是很怕陌生人的,你要靠近他,他更怕。他有那样一种心态,如果是家里人的话就不会对你怎么样。他觉得外面人来的话就好像是要侵犯他,所以他是很怕的。一定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他们才认可我,才适应我。
主持人洋洋: 刚才谢书记用的是激将法,您用的是苦肉计是吗?
杨静娟: 对,是这样的。(笑)我现在的病人不是我社区这80来个人,整个街道11个居委会,还有其他居委会也有病人,但是不像我这里这么多。现在病人特多,偏年轻的,还有周边三个街道的病人都到我这边,我那边从94年建立的精神康复中心,心理咨询,每月有人到我们那里来看病,这是我的份外工作。我的份内工作是管好社区服务工作,心理咨询应该是医院和有关部门来管理的,但是我承担了这份工作。开始人家都问我,你为什么要帮病人打针?原来下乡我当过护士,我有护士的经验。当时当居委会主任我是改行的。我看到这些病人没有人帮他们打针。以前九几年的时候不是像现在私人诊所很多的,以前要到医院打针,要想请医院护士来打针是很麻烦的,再加上还要有一定的经济才能这样的。一般打这样的针人家是不来的,怕被病人威胁到。我当过护士,我手痒痒,一般打针这个问题,没事就好,有事的话要负责任的,谁给你这个权利给病人打针的。其实想起来有些可怕的。当时想到他们到处找不到人来打针,送到精神医院给打针,送到一般医院他们是不接受的。当时我想不管那么多了,负责任就负责任,反正我是做好事,该我负责任我就负,反正我是做好事,没做坏事,我就去打针。那些病人家属说主任还会打针。 有一次有一个病人,当我给他打针时,他问我你懂不懂啊?说你又不是医生、又不是护士,帮我打针,你懂不懂?他有点儿正常了。我说我帮你打针,你信任我不?他说你懂我就信任你,你不懂我就不信任你。我说那我给你打第一针你看行不行?他说还可以,也不痛。通过这一次之后,那些病人都说要让杨阿姨打针。
主持人洋洋: 现在是叫杨妈妈了。
杨静娟: 我们省电台去那边采访,刚好是病人来看病的时间,他们说我们叫杨主任是杨妈妈。那些病人说我要给我杨妈妈讲好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