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市政府和有关市直各委办局负责人,签订全年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区、县级市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目标和要求。在区、县级市层面:各区、县级市政府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之后,根据与市签约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制订所属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和要求。在企业层面:纳入考核范围的企业集团和重点行业,开展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签约和职工安全生产承诺书签约工作,落实到生产班组和每个职工。
二是细化和完善安全生产目标控制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在层层签约的基础上,由市安委会进一步细化考核措施,由市政府每年对完成安全生产各项控制指标的单位给予奖励,对不能实现目标的地区和单位实行行政问责。凡连续两年突破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或当年度超过安全生产控制指标50%以上的区、县级市或者单位,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人要向市政府作专题汇报并作出书面检讨。一年内发生一次死亡6—9人重大事故的或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5人重大事故的区、县级市和单位,将被否决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奖项和荣誉称号;对不按规定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导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的区、县级市或市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则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的要求,引咎辞职或由有关部门责令其辞职。
(三)积极推广和创新非公有制企业监管试点工作
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立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组织各区(县级市)分管副区长、安监局长到全国非公有制企业监管试点企业学习取经。回来后,针对本地区情况,探索出我市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的新路子。
一是试点成立街镇安全生产监察中队,通过委托执法,解决基层执法不足的问题。20*年6月,我市花都区狮岭镇成立第一支安全生产监察中队,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建立了“一厂一铺一台帐”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实行日巡日检周汇报安全检查制度,并开展定期“进厂入铺送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大大提高了辖区内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切实解决了非公有制企业“有人管”、“管得住”和“管得好”的问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二是成立安全生产监督服务中心,形成了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增城市新塘镇政府以服务为宗旨,成立镇安全生产监督服务中心,与辖区内6村1960家企业签订服务协议,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检查──监督──咨询—条龙服务,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是建立信息系统,利用科技手段对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动态监管。我市白云区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建成了《白云区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把全区所有企业的安全生产基本信息输入网络管理系统中,对本区域实施安全生产网络系统管理,随时掌握企业的安全状况,规范企业的安全行为,引导企业进行安全生产。
(四)制定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构建全市应急救援体系
市政府对生产企业,特别是对高危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应付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迅速开展抢险救援行动,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我市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和省政府的要求,制定颁布了《广州市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广州市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广州市特大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市安委会还颁布了《广州市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广州市地下铁道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目前,我市各部门已按照市政府要求,初步完成构建全市应急救援体系工作:一是加强应急机制的建设,组建了特大生产安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