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让我们看到,网络已经将“实时”的追求推到了极致。
在追求“及时”、“实时”的同时,网络新闻的“全时”化观念也逐渐建立起来,那就是:网络新闻不仅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对个别的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同时还要作为一个“全天候”的媒体,在一切新闻报道中争取最强的时效性。
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展过程,一方面是网络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对于网络新闻传播规律熟悉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新闻网站对于网络媒体自身的性质以及它与传统媒体关系的熟悉不断深化的过程。网络媒体时效性的不断提高,并非简单地取决于网络技术的支持,更重要的,还在于观念、体制上的改进。
网络新闻时效性上的进步,也并非只是
简单地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水平,它带来的另外一些冲击也许更意味深长。例如,在冲破某些人为的报道障碍、在更好地满足受众知情权方面,网络媒体以时效性优势来突围,便有着一种实验性的意义,在某些时候,它会成为一种压力与动力,带动其他媒体的革新。
尽管网络媒体为时效性的追求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但是,在这背后,也潜伏着一些危机:
首先,过于强调时效性,是以压缩新闻审核的时间为代价的,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等难以得到保障。2003年3月29日,许多网站报道了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遇刺的消息,很快这被证实为一假新闻,而这次网络媒体的集体“出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时间竞争的压力。
其次,为追求时效性而进行频繁的动态更新,轻易形成新闻的“瞬时化”和“碎片化”:一些新闻在网站中转瞬即逝,事后很难查证;一些新闻只能支离破碎地展示新闻事件的各个片断,很难全面深入地体现新闻事件的本质。
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网络信息的数会加速膨胀,信息过载局面日趋严重。从受众方面看,网络的时效性,也会带来他们信息消费的快餐化与浅尝辄止。
当把网络新闻竞争的指标简单地定位于时效性时,也带来了不必要的攀比。因此,在网络新闻竞争更上一层楼时,许多网站的眼光已经超越了时效性这样一个单一的量化指标,而是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新闻能力。
二、层次化、网络化
——网络新闻组织方式的发展
报纸等平面媒体,在进行新闻资源组织时,遵循的是二维空间的思维,即将所有内容在一个二维平面空间里进行展示,平面空间如版面是新闻的包装容器。电视、广播等媒体则是以时间为容器进行资源的串连。但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都只能用一种单线条的方式来进行新闻内容的组织。
中国媒体上网之初,还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报纸的思维方式。例如,当时的《神州学人》采用的主要是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电子周刊的发布。电子邮件便是平面化文本的数字化。
但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凡是www技术的出现,使网络新闻的组织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网络新闻资源,是以层次化、网络化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网站发布网络新闻时,经常不是一次性的和盘托出,而是在不同的层次中逐渐展示出完整的内容。
网络化则是指信息之间的多元的、复杂的联系,实现的方式是超链接。层次化与网络化是新闻发布后的状态,也是新闻资源循环再生时的形态。
层次化、网络化,这些新闻组织的特点,最终是通过几个层面的手段来实现:
1.层次化的新闻作品
在早期中国网络媒体的新闻处理上,一条新闻作品往往只有简单的两个层次,即标题与正文。但是,随着人们对网络特性熟悉的深入,网络新闻作品的层次越来越复杂。
目前,一个完整的网络新闻作品通常可以分解为下列层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