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信访工作需要的是一种强烈的工作责任感,需要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与真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化不了的坚冰、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对老百姓的真情贯穿于信访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也就是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的信访工作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二)要善于把握症结,看问题要“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由于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遗留问题比较突出,集体上访、联名信访、越级上访时有发生,信访工作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要把这些矛盾和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好,就需要我们从源头入手,摸清情况,找准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失地农民补偿、企业改制职工医保等热点、难点问题,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深入到农村第一线、贫困第一线,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多到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可能发生的信访态势,排查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人物,提前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和应对措施,争取主动。问题找得准,情况摸得清,政策弄得明,在处理群体性上访时,才能寻找到化解矛盾、为群众办事的依据和办法,才能更合理、更妥善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理顺群众情绪。
(三)要善于耐心细致地疏导,遇矛盾要“化”。做好信访工作,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宣传《信访条例》,坚持依法办事,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导不可激”的原则,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善于疏导,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上多下功夫。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做到“四宜四不宜”,即工作方法上要“宜细不宜粗”,耐心细致,以宣讲政策、(本文权属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说服教育为主,防止简单粗暴;对历史遗留问题要“宜活不宜死”,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集体上访要“宜化不宜激”,以预防为主,相互配合,及时疏导,防止事态扩大,造成不良影响;对重大信访案件要“宜准不宜急”,主要是摸准情况,吃准政策,认真研究,妥善处置,不留后患。要通过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实现信访工作“一通二保三减少”,“一通”就是确保信访渠道畅通;“二保”就是依法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减少”就是减少群众越级上访,减少集体上访,减少信访老户。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耐心细致地疏导,化解矛盾,这一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三、强化法治意识,进一步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依法信访,提高信访工作整体水平。信访工作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做好信访工作,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自觉将信访工作融入党和政府全局工作中,要继续加强信访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形成健全的法规,营造互相信任、良性互动氛围,更好的发挥服务大局的作用。近年来,涉法信访问题不断增多。必须加大依法处理涉法信访案件的力度,严禁推诿扯皮。如果哪个单位因为推诿、扯皮引发影响较大的问题,就要严肃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同时,信访部门也要十分注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信访问题,避免产生负面效应。要规范信访工作,把依法信访贯穿到每个工作环节,做好法规和政策的解释工作,引导群众依法信访,保护群众正当的信访权利。要依法处置违法信访行为,一方面要抓住、盯紧在台前幕后策划、组织上访的核心人物,重点做好关键人物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从稳定大局出发,放弃不正确的做法,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