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向高水平发展、宽领域迈进。
3、大力招商引资,形成发地方资源优势明显,劳动密集、科技含量高,低耗高效环保新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
4、强化农村市场和贸易流通治理,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牌市场,专业市场和综合贸易市场,既能解决农产品流通不畅、商品率不高等问题,又能活跃一方经济、发展一方产业,还能培育和锻炼一大批懂经营、善治理、灵通信息的农民商人,经理和老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三是构建三大服务系统,促进我县劳动力有序转移。
1、抓紧建立人力资源调查系统。全面、准确地把握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县劳务办要成立劳务信息网,随时发布劳务用工信息。各街镇乡劳务办要逐村、逐社、逐户地摸清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切实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总量,求职愿望、外出务工人员输出数量、务工地点等基本情况,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搞好动态追踪。该工作县劳务办已专门
通知办理,各街镇乡务必于六月底前完成,并及时汇总上报。
2、着力建好技能培训系统。(1)培训要利用好现有资源,注重机制创新,整合分散的教育培训资源。(2)培训与市场相联,提倡和鼓励培训机构与劳务市场、用工单位、技工名校签定合同,实行订单培训。(3)培训要以就业为导向,在内容上突出职业性。(4)培训形式灵活多样。以短期培训为主,也可到乡镇举办专题讲座,送培训下乡等形式。(5)切实抓好培训机构认定工作。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必须经过严格申报、审核认定或招标程序,并对社会公示。培训机构除了要具备培训资质等一般性条件外,还应该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出口管进口”,即被认定的培训机构必须有委托培训的订单和比较强的职业介绍能力,不具备这一条件,不能被认定。第二面向社会,坚持公开、公平、自愿,整合和利用社会各种培训资源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第三向社会公布,让农民群众知晓,坚持市场运作。
3、切实搞好组织输出系统。建立县、街镇乡劳务办和相关部门为主体的劳动力输出系统,组织开展好转移输出服务,真正实现三大系统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在外民工的带动作用,做到“输出一个,带动一批,输出一批,富裕一方”。
四是抓好四个要害环节,推动我县劳动力转移快速发展。1、抓好宣传引导,及时提供信息。要深入搞好宣传发动,各新闻单位要制定专门的宣传计划,开辟专门栏目,加强对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务工信息、维权保障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做到政策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各级各部门要围绕让农民“出去有路、就业有岗、务工有为、回乡有成”的思路,认真做好输出前、输出中和输出后的各项服务工作。2、落实好扶持政策。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做好政策落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扶持。积极推行政府“买单”或部门买单,补贴农民的培训扶持政策,县里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扶持。对农业、扶贫等部门的有关培训资金,要按照资金渠道不变、统筹打捆使用的原则,重点用于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改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环境。各街镇乡及部门要按照中共大足县委办公室、大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服务工作。对涉及农民务工的文件、规定进行认真清理,取消所有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以及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定,降低农村劳动力进城和就业的门槛,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所有就业岗位都要一视同仁向农民开放,逐步形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