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滨海后发优势在沿海,“十一五”发展的潜力是港口。省委已经把启动沿海产业带建设作为江苏“十一五”发展的重大战略,市委将滨海港建设列入市“十一五”十大重点工程之首,这为我们加快沿海开发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我们要按照“大规划、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港城规划为龙头,港口建设为突破,能源基地为重点,临港工业为支撑,构建滨海港和化工园区“港区联动”发展新格局。要把港口建设作为沿海开发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滨海港深水贴岸,适宜建设特大型、综合性港口,以及腹地辽阔、环境容量大的独特优势,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特大项目,努力把滨海港建成江苏沿海深水良港、支撑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把临港工业发展作为沿海开发的支撑点,加快规划建设千万吨级以上的炼油项目,形成炼油及后续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继续跟踪lng发电项目,深化与中石油、中海油合作,积极争取在滨海港设立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并同步建设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按照20万kw风力发电项目规划,优选投资者,比选投资方案,力争“十一五”期间分期实施到位;依托化工园区加快发展,近期按照3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十一五”期间,努力形成百亿投资规模,着力提高延伸精细化工,加快发展基础化工,大力发展生物化工、电子化学、新型医药,促进化工产业集群化、大型化、集约化发展,努力把滨海沿海建设成为江苏沿海能源和石油冶炼基地,国内外化工产业转移和配套基地。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沿海开发的“加速器”,尽快建设东起港口、西至涟水石湖、连接京沪高速和沿海高速的s327公路。着手开展滨海港区至连盐铁路专线的前期工作,做好滨海港疏港航道规划工作,全力谋求沿海港口、化工、电力能源建设的新突破。
七要突出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提升发展水平。坚持在发展中推进改革,在改革中促进发展,以更大决心、下更大力气加快推进改革进程,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要害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要进一步加快企业改革步伐。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加快股份制改造为主要形式,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促使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尽快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竞争要求。充分发挥滨海作为滨、阜、响三县金库重地的优势,广泛吸引和利用国际资本,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使滨海成为盐城北部的经济重地、金融中心。要进一步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原则,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进行总量控制;行政类事业单位重点清理并合理界定其行政职能;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企业化治理;中介服务机构走向市场,与原主管部门彻底脱钩。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起工资报酬与贡献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改革,按照“便民利民、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快县乡两级医院建设,县级医院重点治疗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乡镇卫生院重点解决基本医疗和常规病症。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使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员都能就近就医,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八要突出集约发展,坚定不移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工业向园区、人口向城镇、居住向社区集中的方针,把土地资源作为滨海最重要的发展资源,把土地供给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杠杆,大力发展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劳动密集、效益密集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毫不动摇地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式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