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农村发展。要做大规模。县城按照“50平方公里,能容纳30—40万人口”的目标,加快南扩东进北上,规划建设好沿海高速入城接线工程,逐步构建路环、水环贯通衔接的城市脉络体系。要产业兴城。以县城服务业和沿海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商贸流通业、文化娱乐休闲业“三足鼎立”的服务业发展体系。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物流企业等新型流通业态,并以连锁、加盟等形式向中心社区、中心镇、居住点延伸。适应以工兴县、做大城市和经济外向化的需要,提高城市接待能力,增强服务功能,新建一批四星、五星级宾馆。要启动实施“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围绕做足做活“水文章”,加快旅游景点建设,加大港口、盐文化、宋公堤、古黄河入海口、入海水道枢纽等重点景点以及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力度。放大“江苏书法之县”、“中国楹联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的品牌效应,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明年积极筹办“中国(滨海)首届书画楹联诗词艺术节”。力争到“十一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3,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32。
四要突出外向开拓,坚定不移地加快经济外向化进程。要加快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抢抓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瞄准外商投资的方向和热点,围绕我县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前延后伸和上下游配套,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要通过以民引外、以企引外、以贸引外、以外引外等方式,对现有企业进行嫁接改造,促进借力起跳、借梯登楼。今后,对重点骨干企业,要由单纯的税收考核导向,转向税收、外资、投入、品牌并重,并制定激励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加快形成利用外资的嫁接效应和放大效应。要加快外经发展,不断拓宽外派劳务领域,提高技术型、治理型劳务人员的输出比重,努力将我县建成全省出国劳务基地县;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拓展服装纺织、化工、草柳编、机械、玩具、焰花等产品出口,鼓励私营企业产品出口。到2010年,注册利用外资、自营出口均达2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80以上。
五要突出科教优先,坚定不移地推进技术创新。要努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围绕化工、机械、纺织三大支柱产业,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加速推进技术转化,不断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依托科研院所进行农产品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研究开发,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到2010年,科研开发经费占gdp比重达1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61和42。要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牢固树立受教育的人力资源是最大的发展资源、对教育的投资是最大的发展投资的理念,把科教兴县作为“十一五”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到201
0年,全县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创新教育模式,扩大办学规模,创办滨海县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培养经济发展紧缺型、实用型人才培训。要切实强化人才支撑。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经济技术合作,引进要害人才、要害设备、要害工艺和要害技术,努力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要突出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治理人才、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创业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企业家、党政领导骨干培养工程,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和评价机制,全力提高人才的政治素质和发展能力,努力以最好的服务来集聚最好的人才,以最优的环境来吸引最优的人才,以最大的诚意来留住最需的人才,进一步形成群贤毕至、各尽所能的新型人才工作局面。
六要突出沿海开发,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