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100亿元,税收5亿元,注册利用外资1亿美元。致力做强化工园区,按照完善配套南区、开发建设北区、启动生活服务区的总要求,走“高科技、生态型、精细化、循环式”发展之路,重抓南区功能完善配套、产业链延伸和进区企业投产达效、提速增效。继续放大“十佳品牌”效应,加快北区开发建设,以北区建设提升产业层次、提升项目体量、提升经济效益,以生活服务区建设增强集聚服务功能,确保2008年实现销售超100亿元,税收超5亿元;“十一五”末,实现销售超200亿元,税收超10亿元,注册利用外资1亿美元,建成我国东部沿海化工产业制造基地、研发中心、物流枢纽。各中心镇要走政策驱动、市场拉动、就业推动的发展之路,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乡镇民营工业园,努力形成“两区多园”的园区发展新格局。
二要突出富民为先,坚定不移地加快新农村建设。我县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环节在农民增收。“十一五”,我们要围绕农民增收总目标,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全民创业为着力点,激活富民机制,鼓励党员干部作表率,带头创业;引导经济能人当先锋,奋勇创业;激发群众当老板,自主创业。激活银行存款,变死资金为活资本,变拿利息为创利润,努力做到人人有致富技能、家家有致富项目、户户有致富门路,不断增加农民的资本性、经营性收入。到“十一五”末,力争形成“10万
人种田、20万人务工、10万人经商”的“121”新格局,二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例达到75以上。以设施栽培为切入点,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重点培育优质粮棉、有机大米、双低油菜,以及畜禽业、林业等主导产业。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择优扶持华宝、金昉、震洲等一批省级龙头企业和玉纶、江南春米业、百惠木业等一批成长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切实解决政府想办而办不到的事,农民想做而做不成的事,企业想搞而搞不了的事。以技能培训为主攻点,按照“培育新农民”的要求,实施“30万农民技能大培训”工程,大力培养“转业”农民、“专业”农民、“产业”农民(“转业”农民就是转向二、三产业的农民,“专业”农民就是种养殖大户,“产业”农民就是围绕产业化建设而形成的链式群体)。以新农村建设为支撑点,按照“适度积聚、节约土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实施农村规划全覆盖;按照“重点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快启动“一镇十村示范”工程;按照基础设施先行的要求,重点实施“四六”工程,即实现“四化”(道路硬化、小区绿化、环境净化、整体美化),安装好“六条管线”(给水、排污、电力、电视、电讯、广播),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出门一站有车乘,生活一色城里样,电话一打解难事,鼠标一按连市场”。
三要突出城乡联动,坚定不移地提升城镇化水平。据测算,我县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增加就业1.1万人,带动消费0.95亿元,拉动投资0.5亿元,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因此,“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要规划先行。加快“两城四镇”建设步伐,形成县城、重点中心镇、集镇梯次布局、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县城要以建成“具有现代品位、人文内涵、生态特色的沿海中等工商城市”为目标,按照“片区化、组团式、环网形”来规划。沿海生态化工城要以化工项目集中区、滨淮镇为依托,以二三产业为支撑,突出产业兴城,按照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理念来建设。八滩、五汛、蔡桥、滨海港等中心镇要按照“合理布局、功能配套、梯度辐射”的要求,尽快建成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全力打造半小时经济圈,实现半小时上高速,以城镇繁荣带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