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增强,占工业经济的比重明显提高,对经济的整体拉动效应逐步显现。在培育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的综合协调,努力克服因干旱少雨、原材料紧缺造成水电、矿产行业减产的不利影响,保障工业经济均衡增长。三是抓园区做大工业。我们一方面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心和省市关于加强农田保护的有关政策,一方面调整园区建设思路,千方百计、因地制宜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在三奎头建设“园中园”。该园规划面积700亩,年内实现供地190亩,已有3家企业签约入住。避田进山,在西城镇规划建设红土地工业园区,把原本贫瘠的小山包整平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4500亩。该园属埔头工业园三期工程,实行股份制运作,建成“股份园”,年内实现供地860亩,现有4个项目签约入园,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埔头工业园区新增入园企业19家,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全部达产后年可新增产值7.51亿元,实现税利5005万元。累计入园规模以上企业51家,固定资产投资5.02亿元,全部达产后年可形成产值13.94亿元,实现税利1.12亿元。
2、激活农业,夯实发展基础。在推进农业增效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全面落实粮种现金直补、种粮免交农业税、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积极开展“粮钱丰收竞赛活动”,大力推广优质稻品种,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粮食生产呈恢复性增长,粮食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农业七个特色产业规模,优质茶果、反季节蔬菜、珍稀食用菌等高优农产品产量增加,农业七个特色产业已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5%。实施龙头带动战略,规范运作胜达食品公司,使其成为我县第一家土生土长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推广八字桥佛手瓜专业合作社“四统一”的成功经验,健全西滨枇杷、汤川蔬菜营销协会职能,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完成音头现代农业示范园一期建设500亩,初步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抓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筹集资金61.48万元,实施户用沼气池建设867口,完成市农村沼气示范工程建设346口,占计划的101.8。加强农业服务机构建设,以“农业155”为龙头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进一步落实各项农民增收措施,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全面启动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加快非农劳动力转移,全年实现非农劳动力转移6286人,在鼓励农民“洗脚上田,赶路进城”中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通过激活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结构调整、项目优化中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通过培育实体,规范运作专业合作社和营销协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并以此带动农民参与农产品的营销流通,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通过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采取对口帮扶、小额信贷等方式帮助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确保更多的农民实现增收。
3、主攻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强抓“三个一”项目。深入开展“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竞赛活动和工业竞赛活动,以落实“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为抓手,激发全县上下上项目、促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完善“三个一”考评奖惩办法,对考评标准和奖惩内容进行调整。在工作导向上向大项目、外引项目、园区项目倾斜,对投资额100万元以下项目不予考评。完善部门利益分配机制,对部门引资项目,将其投产第一年所产生税收地方所得部分的50奖励给部门,作为部门项目工作经费,调动部门引资上项目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制度约束,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有关人员,一律不评先、不评优,干部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