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要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
中心,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推进蔬菜、畜牧产业发展,加快基地建设,兴建龙头企业,全面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增大农业综合效益。要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抓好农科教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要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扶持发展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供销社、农业部门等农业信息中心作用,引导、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成为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主导力量。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更新扶贫方式,落实好以重点扶持村安居工程、温饱工程和易地开发扶贫工程为重点的扶贫措施,努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要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流动,搞好劳务输出,转移剩余劳动力万人,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推进工业进程,不断壮大经济发展实力。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富县”战略,走电矿结合、建材加工的工业发展路子,努力招商引资,坚持市场运作,依靠科技进步,发挥规模效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举全县之力搞好电石生产、煤炭开发、水电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建筑建材“五大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建设,大力支持扩大规模,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大力服务于项目建设,尽早完成在建工业项目并投入生产,力争再启动建设一批工业项目,想尽千方百计的办法促成外商建设煤化工项目及以优势农产品开发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加大产品延伸配套,发展关联企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要积极支持本县有势力的企业、老板参与资源开发;支持改制企业依靠市场导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活流通,开发新产品,开辟新的发展空间;鼓励社会能人参与非公企业建设,发展壮大企业。要进一步抓好投资规模在万元以上或年纳税额在万元以上的企业和项目实行挂牌保护的制度。要尽快对“五大支柱产业”组建工作队伍,做到一个产业一套人马、一个责任人、一个目标要求。要强化产业支撑,抓好财源建设,完善保障措施,争取工业经济发展大有作为,为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要认真搞好企业改革扫尾工作,严格按国家法律和政策,妥善处理企业职工关注的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切实抓好县、乡机构改革,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搞好财税体制改革、文教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开展银政、银企合作,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改革投资审批制度,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要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川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圈,加强与相邻县区、周边地区和西南农大等科研单位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昆交会等经贸洽淡会。牢固树立“县外就是外,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观念,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来抓,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大招商促进大开放、带动大发展。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协调落实,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健全落实奖惩机制,把招商引资作为考核干部实绩和能力的依据,坚持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谋发展、算大帐、强合作、求双赢,制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吸引外商参与盐津建设,突出招商重点,花大力气争取再引进一批重大项目,不断提高引资的水平和质量。当前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城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外开放的水平已经不相适应,在抓好全社会全方位开放的过程中,力争引进更多的外商、外资加快小城镇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