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条乡村道路建设工程,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成功承办了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会。
(三)新农村建设在试点带动中取得显著成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重点建设了8个县级试点村、17个乡级试点村和25个重点村屯,主要抓了主导产业培育、村屯规划编制、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美化净化、信息网络建设、技能技术培训等工作。各试点村初步建立起民族民俗旅游、特色餐饮、奶牛养殖、肉羊养殖、柞蚕养殖、大豆种植、玉米种植、马铃薯种植加工等主导产业。试点村共植树12.5万株,修路18.3万延长米,改造房屋651间。培训农民12万人(次),为148个行政村配备了微机、传真机等设备,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农村信息网络。试点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村负责人培训班在我县成功举办。2009年,全县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1.7亿元。实施了安全饮水、节水灌溉、乡村道路建设、标准粮田建设、土地整理、黑土地治理等项目,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开展了农药污染专项治理活动,改善了农村环境。
(四)和谐社会在全面发展中加快构建。县人大积极履行职责,深入开展法律监督、执法检查、代表视察、述职评议等活动,推动了民主法制建设。县政协树立大局意识,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履行职能,建言献策。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明德小学、那吉屯三中启用,那吉屯一中扩建顺利启动,办学环境显著改善,城乡教育和各类教育全面均衡发展;加大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深入推行校长聘任、教师选聘等制度,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质量、高标准通过了国家“两基”达标验收。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大县建设不断加强,精品文化层出不穷,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发展。20集电视连续剧《小村纪检官》、全市第一部胶片电影《兴安杜鹃》成功拍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合农民15.3万人,参合率达到84.5%,初步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增强了基层卫生院的发展活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启动农村低保,社会救济、少数民族特困群众救助等工作成效显著。
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扎实开展。社会就业不断扩大,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612人。劳务经济发展迅速,全年输出务工人员1.1万人。依法开展信访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平安**”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依法治县深入开展,法治环境明显优化。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加强少数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举办了4个少数民族乡建乡50周年庆典活动,少数民族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双拥工作成效显著,顺利通过了省双拥模范城验收。工会、共青团、妇联、科
本文由: www.gwku.net 免费提供 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积极开展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2009年,我县被评为全国团建先进县、全国青年中心建设先进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被确定为全国科普工作队试点县。(五)党的建设在固本强基中全面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圆满结束,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解放,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县、乡党委,乡镇人大、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换届顺利完成,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得到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通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