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伤员,转移安置灾民,组织发放救灾物资,开展紧急排危等工作,在短期内恢复了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涌现出了大量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确保了整个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有序进行,保持灾区社会政治的稳定,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等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灾区民房恢复重建已完成30%,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县委进一步深化了对民族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努力加快少数民族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继续推进“文明宗教场所”创建活动。县委提出并要求,以全县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带动各民族干部群众的团结。挖掘、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有了新进展,成功组织了回族古尔邦节、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等活动,进一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族群众的关心。2008年,县委、政府被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为模范集体。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及时有效地把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热点、纠纷、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全县社会政治的稳定。实现了“三无”和“三下降”,即无群体性事件、无群体性上访、无越级上访,刑事案件下降、社会矛盾纠纷下降、上访事件下降。禁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切实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乐红矿山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整顿,加大了对“两烟”流通领域的治理力度,收到了明显成效。
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县委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开展学理论、讲党课活动,提高覆盖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三贴近”,增强宣传舆论工作的针对性和感染力,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通过开通“民生热线”,加强了社会与各部门的沟通与互动。开展 “共铸诚信,建设诚信鲁甸”活动,努力提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公信度。进一步探索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调整充实了外宣队伍,建立健全网络阵地,完备外宣资料库。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充分利用参观考察学习活动和“昆交会”等外宣平台,积极宣传我县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基层党员、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刘志云,舍己救人的教师高天才等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通过组织举办省“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上海二军大到我县开展医疗援助等重大活动,对提升鲁甸知名度,进一步树立鲁甸良好对外形象产生了积极影响。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文化环境焕然一新,有力地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载体,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建立完善并坚持各项学习制度,促进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形成了解放思想、解放行动的浓厚氛围。先后组织两批考察团,到四川、广西、贵州等地考察学习,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受到了启发;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了干部队伍建设。在一些重点部门成立党组,派驻纪检组,选好配强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逐步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重实践、重实效、出实招的班子。县委要求并带头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自觉做到埋头苦干不张扬,沉下心来干实事,排除万难求发展,低调做人,高效工作,说一句,算一句,句句算数;抓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突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两个环节,突出农村、机关、窗口行业三个重点,认真组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落实好“1455”工程和“1234”工程,切实抓好对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实现“三培养”的目标。目前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