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开放型、科技型、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群体。要抓创品牌,外向活农。按照“建市场、设窗口、进超市、办展销、强品牌”的思路,创造条件加快建设江南名茶城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切实抓好“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加大绿色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力度,加强外建基地、外引基金、外联技术等农业外拓工作,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提升外拓农业的层次,实现“有限区域、无限发展”。要减少农民,转移富农。继续以专业培训、转业培训、创业培训为载体,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促进转移为重点,进一步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拓展转移领域,加快转移步伐,真正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要创新机制,改革促农。进一步完善新一轮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配套改革和制度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创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技推广体系,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消除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要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加快建设旅游休闲基地。要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按照“山水为本、文化为魂”的思路,实施“旅游西进”战略,有效整合“三山、三湖、三江”旅游资源,优化景点区域布局。要进一步创新旅游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旅游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路子,重点抓好穿岩十九峰景区主入口、大佛寺景区小寺岙景点等工程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
旅游六要素的配套,丰富旅游内涵,拓展旅游外延,促进单纯的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旅游转变。大力发展与城市化相适应的现代商贸业,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商贸龙头企业,丰富城乡居民消费市场。要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做深做透山水文化、佛教文化、唐诗文化、影视文化文章,打响旅游品牌,加大促销力度,办好第六届新昌旅游节,提升新昌旅游形象,促进旅游市场由假日热向常年热转变。2、更加注重城乡互动,着力建设生态型山水特色城市。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新昌需要一个怎样的城市,这是城市发展中的首要问题。我们必须树立生态的理念,系统思考新昌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统筹城乡资源,注重城乡互动。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的定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在发展规模上,要建成一个人口达到20万、建成区面积突破3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在城市形态上,要建成一个风光秀丽、特色鲜明的山水城市;在城市特征上,要建成一个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城市;在城市功能上,要建成一个新兴工业基地和风景旅游城市。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建设生态型的山水特色城市。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发展规划。按照建设生态型山水特色城市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紧编制完善《新昌县城市总体规划》、《新昌县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新昌县县域村庄布点规划》等规划,进一步明确区域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功能配套,凸现城市个性,推动新昌城市区域向“三江”领域跨越。具体做到“两个呼应、四个坚持”。两个呼应就是景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呼应,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呼应。四个坚持就是坚持从适应性建设转向战略性推进,留足城市发展空间;坚持从粗放型建设转向集约型建设,提高集聚规模效应;坚持从提升城市承载力转向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着力培育城市人气、商气和大气;坚持从单一性经营城市转向综合性经营城市,不断拓展城市经营的内涵,提高我县的城市化水平。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改革投融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